5月26日早上8點半,七星關經開區安監局局長孫超來到畢節明鈞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進入車間進行安全檢查。
明鈞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陳大慶一邊陪著孫超檢查玻璃生產滾道,一邊和他交流生產經營情況。
“前期積壓的庫存銷售如何?”孫超問。
“隨著下游企業復工復產,目前產銷比已達到130%,庫存正在慢慢消化。”陳大慶高興地說。
明鈞玻璃是畢節市和七星關區引進的重點企業之一,總投資15.8億元。目前已建成兩條日產1500噸優質浮法玻璃基片生產線和一條年產950萬平方米Low-e鍍膜玻璃的深加工生產線,可解決當地1000多人就業,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優質浮法玻璃、鍍膜玻璃、優質石英砂原材料生產企業。
孫超是七星關經開區派到明鈞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務企業特派員,從企業2013年4月入駐七星關經開區以來,他就三天兩頭往這里跑,全程跟蹤代辦相關手續,幫助解決資金、用水、用電、用工等問題。
疫情期間,經開區建立包保聯系企業制度,64名干部職工下沉到各企業,“一人一企一策”開展對接協調、督查督辦、聯系服務,幫助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到2月底,開發區91家企業100%實現復工復產。
“政府為明鈞玻璃成立了防疫專班,主動下沉企業指導防疫工作,手把手教我們,例如飯菜配送到崗,嚴格執行分散就餐,合理配比84消毒液進行全廠消毒,三個醫生24小時輪班……這些都為疫情期間企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行政部負責人古靜告訴記者。
為了明鈞玻璃的正常生產,孫超們當然沒少操心。
由于玻璃企業生產的特殊性,一旦投料點火就不可能停下來,所以明鈞玻璃疫情期間一直未停工,但企業生產所需原料石油焦和硅砂等省內供應不足,長期依靠從外省調運。疫情吃緊時,所有省際通道全部切斷,眼看庫存原材料一天天減少,調運的原材料全部卡在路上,企業負責人心急如焚。
經開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千方百計協調相關部門打通省際通道,制定完善措施確保原材料運輸,保證了企業正常生產。
“常常是半夜一兩點鐘,孫局長和我們一起去到省際交界處的卡點,辦完相關手續把司機接過來,下完貨又把司機送出省。”陳大慶無不感慨地說。
疫情最緊張的2月份,經開區協調明鈞玻璃解決原材料運輸硅砂42300多噸、石油焦14099多噸、石灰石1843噸、純堿3106噸、白云石6129噸、長石645噸,企業2月底就達到滿負荷生產。
生產上的困難解決了,銷售的問題接踵而至。
由于下游房開企業受疫情影響停工,明鈞玻璃訂單量大幅減少,僅3月份就同比減少三成以上,產品大量積壓,庫存一度超過2億多元,資金流面臨風險。
怎么辦?明鈞人絕不坐以待斃!
緊盯市場,苦練內功。面對困境,明鈞玻璃橫下一條心,主動出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下實功夫,穩住老客戶。疫情稍有好轉,公司即派出業務員對貴州、四川、云南、廣西的老客戶一家一家走訪,根據客戶復工復產情況和庫存情況,盡量把產品銷往終端市場。根據玻璃運輸安裝過程中的損耗,想方設法動員客戶多要貨,加快資金回籠,最大限度減少庫存。
——眼光向外,開拓新市場。積極聯系富力、碧桂園、恒大等大型房開企業,為其做配套,在貴陽聯系代加工點,將門窗玻璃加工好后直接配送到廣州。
——創新工藝,搶占制高點。今年2月,明鈞引進全球知名企業德國布勒萊寶公司高端鍍膜設備,建成年產能950萬平方米Low-e鍍膜玻璃的深加工生產線,填補了西南市場高端Low-e鍍膜玻璃和各種陽光鍍膜玻璃產品市場空白。
“項目2月18日開始正常生產,日產量最高峰可達2萬平方米,目前訂單飽和,基本能滿足生產。”公司Low-e生產線部長梁志堅介紹。
據了解,明鈞玻璃計劃投資5億元,年內建設四期項目,圍繞Low-e鍍膜玻璃深加工、玻璃原片生產,配套建設玻璃深加工、高檔門窗制造等生產線,構建新型建材循環產業鏈,打造新型建材產業聚集地。
系列實打實的舉措,讓明鈞的訂單回來了,庫存降下去了,資金回籠加快,企業生產經營形勢逐漸向好。今年前4個月,共實現產值2.79億元,完成銷售額1.93億元。
“有各級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明鈞玻璃目前產銷兩旺,我們還要不斷拓展銷售市場,力爭今年銷售收入比去年增長10%,達到13.8億元以上。”公司董事長王華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