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穩投資”成為福建穩經濟的重中之重。
13日,福建龍巖市舉行重大項目視頻連線集中開工活動,新羅北新聯和健康建筑產業研究院項目、永定眾鑫汽車電子連接器及線纜生產項目、長汀稀土鋁合金中低壓電力電纜生產項目等35個項目開工,總投資89.3億元(人民幣,下同)。
上周,福建再度篩選推出248項2020年度福建省級重點招商項目,總投資達5978億元。
就在“馬不停蹄”促投資的同時,福建宣布將發力淘汰落后產能。日前,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生態環境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福建省2020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方案》。
從《福建省2020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方案》中可見,福建將重點針對鋼鐵、煤炭、煤電、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提出一系列舉措。其中,對達不到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要求的產能,限定在6個月內整改;確需延長整改期限的,可明確不超過3個月的延期申請;逾期未整改或經整改仍未達標的,將依法關停退出。
面對疫情,多位經濟專家認為,對落后產能“忍痛割愛”釋放了福建堅持高質量發展的信號。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戴永務教授說,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福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大舉措,是加快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
自2016年被確立為中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后,福建著力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促進機制,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不斷釋放生態紅利。
發展一度落后的南平市光澤縣李坊鄉,曾將可能影響閩江支流西溪水環境的3000萬元鰻魚養殖場項目拒之門外。該鄉相關負責人說,經濟發展不能再靠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將結合生態農業開發,打造一個現代農業與旅游景區。
戴永務說,福建省正做好“加減法”,力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近年來,福建根據產業實際,瞄準三大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吸引投資,推動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全鏈條,促進傳統粗放式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福建省商務廳通報,今年首個季度,福建醫療設備及儀器制造業增長42.6倍,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增長3.7倍,通信設備及配套設備制造業增長2.2倍,有力助推了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從日前新篩選推出的5978億元招商項目可見,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機械裝備等三大主導產業項目41項,總投資996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69項,總投資27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