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國平板玻璃行業市場分析會通過線上視頻的形式召開,來自全國各區域近200人與會。經過一個下午的溝通交流,大家形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必須要降庫存、降庫存、降庫存!
受疫情影響,我國乃至全球制造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多個行業從生產到銷售被迫踩下急剎車,然而玻璃原片企業由于必須連續生產的特殊性,使其無法像其他行業一樣直接停產,在國內停工停產近2個月的時間里,玻璃原片仍舊源源不斷地下線,堆積,逐漸形成了懸在企業頭上的堰塞湖,與會人員表示,華東地區從1月23日至今庫存已翻了一番,庫存天數也變成了60天,疊加疫情期間原材料價格高,運輸成本大幅度增加等因素,原片企業所承受的庫存壓力、庫容壓力以及資金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高庫存的壓力下,華東地區原片價格出現過松動,但是幅度不大。據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林介紹,目前華南地區的原片價格已經相當低,低于華東地區,甚至已經接近盈虧線,若是價格再往下降,企業會“流血”,影響持續運作。
但是原片降價,對于深加工企業而言也不見得有多“喜聞樂見”,甚至有企業表示原片價格持續下降會嚴重誤導下游企業,工程方會以原片降價為由與深加工企業進行“討價還價”。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玻璃深加工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原片廠家的庫存稍微得到了緩解,但是想一下子把過往2個月積攢的高庫存降下來,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下游的玻璃深加工企業也正自身難保。
有與會代表表示,復工以后,很多深加工企業的原片庫存已經差不多滿了,然而下游并沒有消化產品的出口,一方面,房地產受疫情影響很大,目前仍未恢復正軌,而且國家政策還是堅持住房不炒以及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意味著需求會有,但很大的市場需求不會出現;另一方面,海外疫情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涉及的國家很多是我們原來出口的國家,而海外疫情何時結束尚未可知,在過去海外訂單占了30%,受疫情影響,國外訂單減少,意味著多出的這部分玻璃需要在國內進行消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疫情當中,汽車產業嚴重受挫,汽車玻璃需求下降,對于光伏玻璃的影響則更為突出,我國光伏玻璃60%靠出口,并且主要集中在歐美等疫情重災區,因而不難預見光伏玻璃下半年不會有很大增長。
疫情讓全球產業鏈條為之顫抖,玻璃產業鏈條沒有因此失控走向崩潰,得益于原片企業的堅持和擔當,扛住了降價的沖動,才沒有讓價格一跌再跌,沒讓市場陷入混亂的境地。
但若是堅持不降價,5月以后,高庫存就會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高庫存是擺在大家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既然降價不是出路,去庫存不能一步到位,那么當下能做的,就是主動地調控產能,主動限產減產,新增、冷修生產線推遲點火投產,以及動員窯齡高、能耗高的生產線提前冷修。據悉,新福興新建生產線將推遲到下半年點火,行業中目前冷修的3條生產線也將推遲到下半年點火,僅這3條生產線就可減少7000噸的產量。早前行業就倡議在產產線自動減產10%以上,若是共同減產,則可以減少3000噸的產量,目前漳州旗濱就已減產12%以上。
此次會議,還提出了全部浮法玻璃生產企業檢修保窯一個月的“自救”措施。一來可以有效降低產能供給,換取充足的時間去消化庫存以及行業的恐慌情緒,二來也可減少原燃材料的消耗,降低成本,舒緩企業的資金壓力。
會后,各大企業將根據自身經營情況針對這一倡議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但疫情之下,大家的首要任務就是活下去,只有企業抱團取暖、共克時艱,才有可能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