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傳統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產業,過剩的現狀已經顯現,特別是煤炭,目前國內煤炭的生產能力超過50億噸,但國內的消費能力只有40余億噸,存在大量過剩的產能。
傳統化石能源的產能過剩,與中國經濟最近幾年突飛猛進式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GDP每年高速增長,對能源需求,特別是對傳統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斷攀升,刺激行業產能的不斷擴容。而由于煤炭、石油等傳統產業的產能建成,需要一定的設計和建設周期,因此當中國經濟踩上一腳急剎車之時,之前已在規劃,甚至建設中的產能很難跟著一起叫停。
未來傳統化石能源的升級改造迫在眉睫,升級的方式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市場手段,調結構、去產能。在這個過程中,要謹防政府之手伸得過長;二是發展先進產能,通過創新的發展方式,特別是科技創新,發展先進的生產力,需要破解原有體制機制上的障礙。
對于非化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水電等新能源,前幾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客觀上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西北地區的棄風棄光現象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但這種產能過剩與傳統化石能源不同,客觀上還有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客觀因素的制約。
中國以提出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過去幾年里,為了加大非化石能源占比,國家出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各個有資源的地方在招商引資中,紛紛將新能源作為招商重點,各地密集上馬風電、太陽能項目,導致現在很多地方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都因為缺乏消納能力,不得不放棄,中國新能源產業遭遇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