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假期”后,不少企業逐步復工復產,記者在近半個月的采訪中發現,不少企業主此前滿臉愁云,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主感到“辦法總比困難多”。
“心里有亮了。”隨著市場逐步恢復,沈陽昌昊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關潤明懸著的心放下了。
“心里有亮了。”隨著市場逐步恢復,沈陽昌昊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關潤明懸著的心放下了。
公司制品車間里,數十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燒制玻璃花瓶。廠區院內,一箱箱成品被裝上集裝箱車,即將轉至大連港,遠銷英國。
據了解,這家公司的產品90%以上用于出口,此前最擔心的是,如果企業長期不復工,國際買家可能會轉向選擇別的企業。
在沈鼓集團辦公樓內,集團副總經理單瑋掰著手指頭說,一個核電項目的部件更換、一個出口巴西的設備要盡快出貨……這幾個都是急活,要盡快安排人。“雖然面臨工期緊、防疫任務重等壓力,但是由于防疫措施準備得當,人員有序復工,形勢比想象中的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