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報告當地時間12日在聯合國馬德里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角”發布。報告預計,到2050年,光伏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源。
報告由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共同完成,從技術、成本、路徑、支撐、模式及效益等角度入手,指出光伏將成為未來中國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并對中國乃至全球遏制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幫助。
報告認為,技術持續進步是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最大動力,而快速下降的光伏發電成本是實現高比例光伏部署的基石。
報告預計,從2020年至2025年這一階段開始,中國光伏將啟動加速部署;2025年至2035年,中國光伏將進入規模化加速部署時期。2025年和2035年,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730吉瓦和3000吉瓦,而到2050年,該數據將達到5000吉瓦,光伏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源,約占當年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
在裝機量需求新高的大背景下,雙面發電正在更大程度地被行業認可和接受。晶科能源錢晶在南美光伏展上強力發聲:大型電站將棄用單面組件。目前成熟的雙面組件一般都是雙玻封裝,透明背板剛剛開始試用,且成本遠未被認可,雙面組件的需求將讓玻璃需求增加。
因此,根據行業分析,連續9個月一直不斷上漲的玻璃價格,首先源于市場需求。預計2019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量為7.77億平米,其中由于雙玻化帶來的需求增量為0.62億平米。市場原理告訴大家:漲價的根本原因在于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