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當中玻璃隨處可見,房屋的窗戶、寫字樓的外立面、以及我們平時的日用品,對于玻璃本身我們并不陌生,但往往我們對玻璃的價格關注度并不高,今年以來玻璃價格悄無生息的迎來近十年的次高點,眼下玻璃貿易企業已經無法承受過高的價格,近日我們的記者就走訪華北地區最大的玻璃產區河北省沙河市。
玻璃價格屢破高點
趙學科在當地已經做了20多年的玻璃貿易生意,從上個月開始他大量囤貨,目前已經接近滿庫狀態。為了防止價格進一步上漲,他不得不囤貨提高自己的庫存。
河北省玻璃貿易商趙學科介紹,價格今年初時候還可以,也就是近一個多月左右漲的特別快。我們貿易商沒有議價能力,廠家漲我們就囤點。

年初時候玻璃價格每噸在1200多元,9月份的時候,價格漲到每噸1400多元,目前每噸在1600元左右,同時市場還有提價的趨勢。貿易商告訴記者2009年的時候玻璃價格一度達到每噸1800元的價格高位,隨后的10年時間里國內玻璃生產線迅速擴張價格也逐步回落,今年價格再度近10年來的高點。
趙學科介紹畢竟現在價格在高位。我們就高進高賣,低進低賣不敢養太多貨,萬一市場掉價怎么辦。
玻璃銷售卻不樂觀
采訪中記者來到沙河當地最大的玻璃集散交易市場,整條街上只看到2-3輛貨車在裝卸玻璃。市場里的門店9成以上已經關閉,隨后記者找到一家營業門店,店主表示近一年來由于價格高,玻璃銷售并不好,很多門店都倒閉了。此前整個市場里有1000多家玻璃銷售企業,目前也就不到幾十家。

玻璃經銷商:原來這個街上很熱鬧,路邊都是車,現在啥也沒有了,玻璃不好賣。
玻璃經銷商:早就不行了,都關門了。
玻璃下游需求疲軟高價難以支撐
玻璃價格創出了近10年來的高點,但是需求真的能夠支撐高價嗎?除了貿易商被動接受漲價以外,加工企業面臨高昂的原料玻璃價格日子也不好過。
在沙河當地一家最大鏡面玻璃加工企業的廠房里,前來裝貨的車輛屈指可數,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企業正在逐漸縮小訂單量,主要原因就是原料玻璃價格漲的太快,企業利潤已經被大幅侵蝕。
志河鏡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志河無奈道,對我們來說有影響,利潤壓縮了20%-30%。
不僅銷售利潤被吃掉,企業訂單也在不斷減少。前不久他的客戶參照每噸1500多元價格預訂了兩批貨,并提前支付了幾十萬的定金,現在每噸價格到了1600元,客戶果斷放棄了第二批貨,并主動損失定金。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做出口玻璃杯具生意的高明亮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出口量開始縮減,今年同比去年下降了10%,下游銷售并不樂觀。
高明亮介紹,很不正常的是,現在需求疲軟,按照往年的邏輯應該是降價,今年是漲價的,對我們下游企業難度非常大。
玻璃制品銷售店長表示,來轉的也不少,但實際成交的不理想。

隨著供暖季的臨近,河北地區的玻璃加工企業已經陸續開始停產,玻璃原料需求將大幅減少。同時玻璃成品中80%是流入房地產市場,進入冬季房地產將面臨大量停工,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建筑業景氣有所回落。房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環比回落4.1個百分點。整個玻璃需求呈現疲軟態勢。
是誰推高了"稀碎"的玻璃
我們都知道成品玻璃80%用于房地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8月份房屋竣工面積416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2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6%。玻璃主要的需求端并沒有明顯增長。那是什么原因推高了玻璃價格呢?
9月24日,一則停產的消息燃爆河北沙河地區的玻璃微信群,信息內容顯示:10月10日之前沙河將停產6條玻璃生產線,隨后一系列停產、檢修、檢查等信息瘋狂在玻璃行業的各種微信群中出現,直接帶來的效應就是玻璃廠聯合發布了漲價信息,同時各廠家還要求各個銷售公司更換80后的銷售,要敢闖敢干,預期把玻璃價格調高到每噸近2000元的位置。
河北省沙河市玻璃貿易商趙輝:這次這個機會,停線,價格往上漲,我們也要賺點錢嘛。
海通期貨玻璃行業分析師邱怡宏:每噸利潤300元-400元,這個盈利和利潤率是一個偏高的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玻璃生產企業通過停產檢修的消息炒作抬高價格。根據我國《價格法》第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用于生產玻璃的純堿、無煙煤以及石英石的價格今年不升反降,同時河北沙河地區只停產了2條生產線。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共計299條,在產243條,本周復產1條,行業開工率維持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