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城市的玻璃幕墻常讓鳥兒晃了眼 圖來源/東方IC
身披八色羽毛,一只美麗的小鳥踏上了向南方遷徙的路。沒想到,城市的玻璃幕墻卻讓它晃了眼,倒在了上海長寧區哈密路的街頭上。
幸運的是,熱心的鳥友們將消息在上海野鳥會微信群中發布以后,得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館自然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何鑫的關注。經過半天的處理,這是名為“仙八色鶇”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制作成標本,將以另一種形式將它的美留在上海,也提醒人們思考城市發展和自然的關系。
玻璃反光讓鳥兒迷路
頭頂有咖啡色、灰色等彩色條紋,翅膀呈藍綠色,腹部白色,尾部則點綴著紅色羽毛……經過處理,這只在自然博物館工作間里重新“站起”的小鳥重新恢復了“生機”。何鑫介紹,仙八色鶇繁殖于日本、韓國、中國的東部及東南臺灣等地,單獨或成對散居于低海拔山區近水邊濃密闊葉林或者荒廢果園中。仙八色鶇飛行直而低,機敏而膽小,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全球野生數量也不到10000只。
“在上海屬于相對罕見的種類,市區記錄很少,大多數情況下,只在南匯東灘等地有相對穩定的記錄種類。”令何鑫有些遺憾的是,這位“稀客”很可能是從日本等地林間飛來,途經上海,飛往東南亞遷徙過冬,沒想到卻在城市的建筑森林中迷路了。
而這并不是偶發事件。何鑫介紹,在上海,每年遷徙撞上高樓的小型林鳥不在少數,大型鳥類中則以貓頭鷹居多。根據種類不同,鳥類的導航主要靠視力或者磁場。建筑物的玻璃會反射天空和綠化,對鳥類來說,那無異于是一個陷阱。鳥在飛行的時候時常誤以為那就是天空和森林。在狹小的城市空間里,鳥兒反而會加速往前沖,造成死亡。而到了夜晚,流光溢彩的城市則更讓鳥兒無法辨清方向。
全球難題如何破解
在全球,這都是一個難題。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管理局估計,每年約有7.5億只鳥因為飛入玻璃幕墻而死亡;在歐洲,每年因為玻璃幕墻而奪去生命的鳥類達2.5億只。我國雖然尚無準確統計,但城市化發展只會讓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世界各地也都在為此做出努力。何鑫介紹,臺灣地區的鳥類保護和研究組織臺灣猛禽研究會曾推出過防鳥撞貼,一般是猛禽形象,貼在玻璃上,能夠產生一定效果。資料顯示,美國鳥類保育協會成立了鳥類研究設施,著手調研如何通過玻璃設計和光線環境,避免鳥類“誤入歧途”。科研人員發現,鳥類不會試圖飛過間隔小于四英寸的垂直線條模式玻璃,相比點綴性的線條模式,這種模式的玻璃通常在避免鳥類碰撞方面更有效。通過采用新型玻璃技術,屏幕和百葉窗等建筑外部方案,以及降低夜間照明亮度等,都有可能讓建筑盡可能地被鳥類發現并識別。
何鑫也建議,如果市民在街頭發現受傷或者昏迷的小鳥,為了幫助它重返藍天,可以將它放進透氣的紙盒里,避開光線,給它提供一個安靜修整的環境。看到小鳥在流血,可以用干凈的藥棉、棉簽、面巾紙,按在傷口一分鐘,幫助小鳥止血。如果鳥兒精神狀態好,可以選擇合適的林地放飛;如果不好,可以盡快聯系市林業主管部門進行野生動物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