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不久之前,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他們不但成功3D打印出了大尺寸的光學透明玻璃,而且精度還不低。現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和羅得島設計學院在這方面也取得了進展:他們通過美國的首家聯合玻璃機器人實驗室(GRL)開發出了一種基于機器人的玻璃3D打印工藝,并已經利用其得到了一些有趣的成果。

這項新工藝名為“6軸機械臂玻璃打印”,是由羅德島的玻璃藝術家StefaniePender和佛吉尼亞科技大學的助理教授NathanKing在2013年開始研發的。一直以來,他們都在嘗試將機器人技術融入到古老的手工玻璃制造工藝中,而現在的機器人3D打印就是他們的成果。
這個6軸系統雖然有些粗糙和簡陋,但卻十分有趣。它采用的方式是將熔融態的玻璃置于上方的耐高溫坩堝中,任由其在重力作用下流出,然后通過算法控制機械臂,令其以設定好的模式移動構建臺,最后得到特定性狀的玻璃制品,而其它工藝采用的方式大多是上方的機械式擠出機負責擠出熔融態玻璃,下方的構建臺固定。

兩位開發者表示,他們開發這項技術的側重點并非商業化,而是藝術、設計和玻璃這種材料本身的結合。“這項研究證明了傳統的科技藝術非但不會被數字制造取代,反而會幫助推動和支持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Pende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