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5年美國人發明了中空玻璃,使用高強度高氣密性復合粘結劑將兩片或三片玻璃與內含干燥劑的鋁合金框架粘結,制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熱玻璃,從而成為了一種良好的隔熱、隔音、美觀適用、并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
中空玻璃的應用能改善建筑物的隔熱和隔音效果的同時,簡化了空調等通風保暖設施的結構設計,這不僅降低了建筑裝飾費用而且實際增加了建筑物內的有效實用空間。作為建筑節能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隔熱和隔音性能而被廣泛應用。
中空玻璃的量產促進的是中空玻璃生產線的發展,在50年的歲月長河中,國外先發展起來的中空線品牌已扎根全球,在產能世界第一的中國,也形成了霸主地位。而經歷“洋務運動”式發展起步晚的民族中空線品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只能保持追趕的姿態。
如果這就是中空線的江湖,追趕中的民族企業,為超越而萌發了武俠夢,因為,時勢造英雄。
遙遙領先的國外品牌
中空玻璃生產線是玻璃深加工設備的一種,顧名思義是用來加工制作中空玻璃的設備。
1865年美國人發明了中空玻璃,但國外大規模使用中空線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大部分采用鋁合金邊條單道密封和雙道密封涂膠的加工方式,這需要通過中空玻璃生產線來完成。
玻璃原片在切割后進入中空生產線加工,中空線主要有入料段、清洗干燥段、檢查段和合片段四段,工作流程可以分為清洗、干燥、制作間隔框、填充干燥劑、第一道密封(涂丁基膠)、檢查、放框合片、壓片、第二道密封(聚硫膠或硅酮膠),最終下片完成工作。
在中空線制造企業中,以奧地利李賽克機械,瑞士百超機械,意大利佛瑞爾在國際上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最大,它們在國內發展形成絕對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后,向全球進行輸出。
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中空玻璃年產量達10306.7萬平方米,2018年1-9月份產量也高達7349萬平方米,在龐大的產量需求下,自然少不了世界列強的爭奪,它們在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后更是迅速占據了高端市場,其中,李賽克和百超的占有率最為明顯。
1964年公司前身百超機械在瑞士誕生,1966年起開始制造用于中空玻璃生產的機械。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僅在中空玻璃加工系統方面擁有卓越成就,而且汽車玻璃加工設備也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目前,百超集團在全球擁有廣泛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包括多個分公司和代表處。百超玻璃機械(上海)有限公司于2006年3月22日在自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趙久祥,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區內以玻璃機械及零配件為主的倉儲分撥業務及其相關產品的售后服務等。
另一巨頭李賽克1961年在奧地利成立,開發制造玻璃切割和分揀系統、單個組線和整套中空或夾層玻璃生產線,以及玻璃邊部處理機和鋼化設備,憑借可靠的技術和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50多年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集團,在奧地利有2個生產基地,全球分部20家,2017年營業額高達2.1億歐元,但超過90%來源于外銷。1999年4月2日李賽克玻璃機械(上海)有限公司于青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加速了李賽克在中國市場的拓張步伐。
這兩家國際品牌已成為南玻、臺玻、信義、旗濱等集團公司以及原片生產企業的主要供應商,從某個角度來說,國外品牌把國內市場活生生貼出了一個“高端”的標簽,在成敗論英雄的市場競爭中,國外品牌的歷史機遇形成了品牌、技術、價格等多個身位的領跑優勢,從而留給民族企業追趕的姿態。
洋務運動式的國內中空線產業起步
引進,仿制,二次開發,自主研發,這是國內中空線企業起步晚發展快的脈絡概況。
1964年我國開始研制中空玻璃,1978年沈陽玻璃廠建成國內第一條涂膠法中空玻璃生產線并于1981年正式投產,1977年至1983年,該廠累計生產中空玻璃12152┫。但直到80年代初,中空玻璃產品仍處于研制開發階段,而轉折發生在1984年,全國首家生產中空玻璃的中外合資企業深圳光華中空玻璃工程公司成立,并邁出了引進中空玻璃生產線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秦皇島耀華工業技術玻璃廠、通遼玻璃廠、上海耀華玻璃廠、南玻集團等緊隨其后從美國、意大利、德國等國引進了中空玻璃生產線,據不完全統計,從1985年到1990年,我國先后引進的國外中空線有十多條,促使了國內企業進行仿制和二次研發,提高了機械化生產水平,初步改善了我國中空玻璃生產規模小、產量低、質量差、成本高的落后局面。
1990年前后,我國中空玻璃行業形成了多種生產方式共存的局面,其中機械化生產線40余條、年產能400多萬平方米;半機械化生產線10余條、年產能50多萬平方米;采用單道密封的手工作業線200余條、年產能200多萬平方米,全國累計年產能650萬平方米以上,并實現了小批量出口,1994年中空玻璃出口量達3605噸、約10余萬平方米。
1995年到1999年這幾年間,我國引進了近50條鋁條法中空玻璃生產線和十幾條膠條法中空玻璃生產線。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促使了我國中空玻璃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2010年,“亞洲第一條智能化連續中空玻璃生產系統”在福建新福興玻璃有限公司成功落地,中空玻璃生產全過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流水線(無人操作)加工,徹底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玻璃加工業的傳統視角。
根據國內中空線產業的發展,山東濟南威力機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慶波將其分為五個階段:
1997-2000年,臥式中空玻璃設備,手工大于機器自動化的階段。
2000-2007年,立式全自動中空玻璃生產線大批量生產與使用,讓加工生產效率提高,自動化程度得到廣泛應用。
2008-2011年,立式全自動中空玻璃生產線升級改造,讓中空線的功能越來越強,加工中空玻璃種類更多。
2011-2014年,中空玻璃自動上片、自動下片、全自動除膜機等與中空線前部分和后部分響應配套的產品相繼研發生產逐步進入市場。
2015-2018年,中空線得到全方位提高,產品功能、產品自動化程度、產品配套程度都得到了良好的改進與升級。
回顧國內中空玻璃的歷史,“洋務運動”式的起步,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期間從仿制到自主研發,出現了第一批中空玻璃和設備的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國產品牌的誕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追趕成為國內企業的姿態
在中空玻璃產量持續增長和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內中空線企業借勢發展如雨后春筍,其中“京字號”與“魯字號”形成了產區優勢。
1998年濟南德佳機器控股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濟南正通達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01年濟南威力機器有限公司注冊成立;2002年山東廣匯力數控機械有限公司成立……中空設備企業在山東遍地開花。
而在300公里外的北京,1988年特能企業成立,并于1997年推出輥壓式中空玻璃生產線,1998年推出板壓式中空玻璃生產線,2002年與韓國“Korea Ekang”合資成立“利江特能(北京)設備有限公司。現在特能工業園擁有加工場地26000平米,截止2017年12月,特能企業已經在中國國內擁有4000多個客戶并外銷到30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
2002年3月,北京藍天新海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豐臺注冊成立;2002年9月北京韓江自動化玻璃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在北京順義注冊成立;2004年7月北京博馳自動化機械有限公司在順義區注冊成立;2009年北京明日之星玻璃機械有限公司在北京通州區注冊成立……
國內中空線企業猶如雨后春筍,不管是“半路出家”還是成立即專注中空線生產與研發,都迅速在崛起中擔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向國際品牌發起挑戰,尤其是要捍動兩位國際巨頭的江湖地位。
然而,必須承認的是,國際品牌中空線在國內市場主導高端市場是不爭的事實,國內設備與進口設備之間的差距盡管在縮小,但仍須追趕,而大型的集團企業在設備采購上,國際品牌作為首選的現狀,在短時間內也未能改變,除了不斷的挑戰,國內企業更多的是保持追趕的姿態。
南方或真沒中空線企業
國產與國際品牌把中空線市場進行了殘酷的中高端割據之分,而國產企業競爭中則形成了一線與二線的江湖論資排輩。從地域上劃分,山東幾十家中空線制造企業數量上遙遙領先其它產區,形成了產區的優勢,北京地區的5家中空線企業則在品牌與價格的優勢上取得領先。
南方地區,盡管粵閩川渝桂地區分布著零星的中小規模中空線廠,但不管市場份額還是影響力都低調得容易被忽略,甚至有“南方沒有中空線企業”的籠統說法。
換言之,玻璃深加工產業領跑全國的南方地區缺乏中空線企業,如果要填補這一空白,需要怎樣的代價?
在廣東佛山,廣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宣布公司將全面轉型中空玻璃生產線的研發與生產,采訪得知,這背后是兩年耗資過千萬的代價。
二十年前,廣美做出了第一臺玻璃機械玻刻繪機,玻璃彩晶離線機也緊隨其后下線,但玻璃打砂機和打膠機的出現,成為了廣美的主力產品,也奠定了其在南方的地位。在長達20年設備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總經理虞榮林發現南方本土中空玻璃生產線有很大的機遇。南方企業選擇國際品牌或國內一線品牌價格偏高,中小企業難以承受。而北方二三線中空線企業為追求產能在品質上與一線間存在差距,加上南北方的地域距離,在售后問題處理的效率上并不理想。
打造一家價格適中,品質保證,售后效率高的中空線企業占領南方市場成了廣美的轉型方向,甚至在轉型之初就提出了“售后服務8小時內上門”的口號和“3年售后0服務費”的承諾。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軟件開發,廠房改造,團隊建設兩年累計投入過千萬,為了追求高品質,在配件選用上清一色國際品牌,西門子、施耐德、安川、臺達,基恩士、杜邦等,這對于一個規模不大的廣美廠而言曾承受巨大的壓力。
歷經兩年的投入,廣美中空生產線、全自動打膠機已經量產了,能實現100條的年產量目標,珠三角地區如潤圓鋼化、億合門窗、世合鋼化等企業上馬的廣美中空線已順利投產。在廣美銷售的版圖上貴州,南京,秦皇島,山東等地也貼上標簽。
廣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虞榮林認為,一條好的中空線要具備功能齊全,配件品質高和智能化程序高的特點。功能全的中空線能夠實現板外自動合片、板內自動充氣,能夠加工兩片中空玻璃、三片中空玻璃、夾膠中空、裝飾條中空、百葉中空、真空玻璃中空、LOW-E中空、鍍膜中空玻璃等。在配件上,電器件和零部件優先采用高品質的國際知名品牌。隨著中空玻璃對品質要求的提升,中空線的自動化程度也成為衡量的指標,通過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安全系數,讓操作變得更簡單。
兩年時間,廣美在中空線就取得了南方市場的認可,值得一提的是,板內充氣的工藝成為其優勢,通過對中空玻璃充氬氣之后,減緩中空玻璃內的熱對流和熱傳導,減弱整體中空玻璃的導熱能力,使加工出來的玻璃更加節能環保。在全自動打膠機的技術上,廣美也呈獻了自動測厚的技術成果,經過傳感器后的玻璃,厚度等數據能自動獲取顯示在屏幕上,省去人力檢測的操作,避免人工的誤差。目前廣美能生產最長的中空線達38米的,最大可加工2.5米×4米的玻璃,在各存料段上小于2米的玻璃可自動存放兩塊,尺寸為2米到4米的玻璃可以存放一塊,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在南方,其實遠不止廣美一家企業在覬覦中空線的市場,國際品牌投入大,“京字號”品牌價格偏高,“魯字號”魚龍混雜,培育南方本土的中空線企業,除了地理位置的優勢外,在市場如何立足,則充滿變數,起碼目前為止,南方并沒有出現上規模較大和有統治力的中空線企業,廣美中空線的投產,從南方本土的角度來看,無形中賦予了本土市場的期望。

智能和品牌或是中空線的未來
百超玻璃機械(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久祥在采訪中把中空線的發展分為吹制中空玻璃系統、焊接中空玻璃系統、粘結中空玻璃系統三個階段,粘結中空玻璃系統又經歷了從單道密封系統、雙道密封系統向雙道密封TPS系統的階段突破。
趙久祥認為,當前中空線的瓶頸在于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普通雙道密封中空線智能化不夠,間隔框加工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生產效率較低。如采用TPS/ESA等暖邊條,確實可以高產、高效、高智能化但卻面臨材料供應商有限,材料價格高,普及率低等問題。
如果在中空玻璃無法突破現有的瓶頸下,TPS/ESA等將是未來的趨勢,生產制造成本必定會隨著原材料、設備等成本的降低而大力推廣。TPS以及超級間隔條等可以實現無人化的自動化,性能強于普通隔條。
一條好的中空線的標準在趙久祥看來,還有智能化程度的高低。高品質的中空線要具備員工操作簡單、生產節拍快、產品質量好、良品率高、精準且穩定、故障率低等特點。換言之,智能化也是中空線未來要考慮的重要方向之一。
無獨有偶,山東濟南威力機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佩龍也認為當前中空線發展的瓶頸是整套中空玻璃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目前還是傳統的人工安放鋁間隔框,人工輔助打丁基膠,未來可以在自動化程度進行突破,能夠達到自動上片、清洗干燥、除膜、安放鋁間隔框、打丁基膠、合片、封膠、下片、分區存放中空玻璃成品,真正實現工業4.0時代。
廣美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虞榮林則認為長遠來看未來中空線需要考慮解決品牌的問題。當前已經形成的先入為主的國際品牌識別度讓國內中空線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對于國內中空線的推廣,除了追求高品質讓深加工企業買到物美價廉的中空線外,還需要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通過成功的案例,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強市場對國內中空線的信心和認可度,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有意思是,在引進李賽克智能系統和早前已使用百超全自動中空生產線的惠州龍玻節能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莊帝尊在采訪中表示,對于中空線的選擇關鍵還在于品質,品質能滿足定制的要求會成為首選,國內中空線企業能不能立足市場,能不能在市場上占有份額,在于技術能達到什么水平,是否滿足更多要求,價格、進口還是國產之分并不是深加工企業過多考慮的因素,換言之對于中空線設備中小企業而言,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關于中空線的未來,當大多企業還在工藝和設備研發上加足馬力的時候,奧地利的李賽克開發和制造的玻璃切割和分揀系統、單個組線和整套中空或夾層玻璃生產線,憑借可靠的技術和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已確立了多種質量和技術標準,需要指出的是,李賽克全球多地擁有頂尖的軟件工程師團隊在總控集成和全球網絡服務方面的優勢不夸張地說已是一騎絕塵,其軟件開發能力和互聯網絡數據的服務水平已名聲在外,使得李賽克的設備在智能化生產中如虎添翼,這足以讓行業敬畏。
滄海桑田,盡管國內中空線有舉民族制造大旗與國際品牌競逐的武俠夢,也盡管時勢會造英雄培育出國內中空線的大俠,但,關于中空線的未來,一定會是相忘于江湖,因為市場沒有“京字號”“魯字號”的癖好,也不會有南北方中空線劃分的情懷,作為未來智能化連線的設備之一,能讓歷史記住的,不會是某個設備,正如人們不曾想起中空線用了誰的輥輪一樣,但只要是高品質就會變得不可或缺,牽一發而動整條線全身。
文末彩蛋:中空線發展史大事件
•1997年市場開始逐步生產銷售中空玻璃設備
•1999年國內第一臺人機界面丁基膠機投產進入市場
•2000年中國第一條立式1500中空玻璃生產線誕生
•2001年中國第一條立式1800自動合片平壓生產線誕生
•2003年中國第一條內合片2500中空玻璃生產線誕生
•2004年-2007年研發出生產板外自動合片中空玻璃生產線以及配套輔助設備
•2008年研發出生產板內外自動合片中空線和新型丁基膠涂布機
•2009年研發出生產氣馬達雙組份打膠機
•2010年研發出全自動中空玻璃封膠線,國內有了提供中空玻璃加工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2010年4月成功開發出國際最先進的涂膠機一DJTO5H丁基膠涂布機
•2010年6月-8月LBZ2000PC\LBZ2200PCLBZ2500PC立式全自動中空玻璃平壓生產線全部升級為高標準產品,能真正加工LOW-E\鍍膜中空玻璃的中空玻璃設備
•2011年8月第一條行業矚目的WL2500中空玻全自動封膠線下線并售出,填補了國內高端市場
•2011年9月自主生產的LOW-E\鍍膜中空玻璃全目動生產流水線成功聯機,能夠實現自動除膜、自動中空、自動封膠
•2012年中空玻璃全自動封膠線大批量投產,滿足了中空玻璃行業高端市場的需求
•2013年最實用的中空玻璃下片機研發成功
•2014年國內最先進的板內自動充氣中空玻璃生產線研發成功,滿足國際客戶的生產需求,3-4秒內完成充氣,濃度達到90%以上
•2015-2018年百葉中空玻璃生產線被研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