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有效的應對重污染氣象,邢臺市環保部門根據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科學制定重點行業差別化管控錯峰生產方案,在不搞‘一刀切’的同時,堅決對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切一刀’”。河北省邢臺市環保局局長司國亮12日表示,“經過幾年的共同努力,邢臺市的大氣環境質量已得到明顯改善,但我們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12日上午,媒體在邢臺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8年1—10月份,邢臺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7.06,較2013年下降52.7%;PM2.5濃度63μg/m3,較2013年下降60.6%;PM10濃度122μg/m3,較2013年下降58.5%;SO2濃度26μg/m3,較2013年下降77%;NO2濃度46μg/m3,較2013年下降33.3%。2018年前10個月達標天數143天,比2013年全年還要多105天。按照河北省城市空氣質量綜合考核辦法,5月、6月份邢臺市排名均為第三,7月份第二,8月、9月份均為第一。2018年上半年,邢臺市被列了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的20個市之一。

邢臺市集中存放的燃煤鍋爐。
河北邢臺有3500余年建城史,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歷史上形成了鋼鐵、煤炭、煤化工、水泥、玻璃等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格局,這些企業大多依城而建,僅在市區周邊半徑25公里范圍內,就有130多家燃煤企業,年燃煤量達1800多萬噸,約占全市的70%,特別是市區周邊3家電廠、2家焦化、2家鋼廠企業和40多家玻璃企業,無論什么季節、什么風向,都會有污染物飄向市區,直接影響市區環境空氣質量。
同時,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也成為該城治理空氣污染的一大障礙。邢臺地處太行山前凹槽地帶,平均海拔僅60米,年平均風速只有1.66米/秒。地勢低、風速低的自然條件,極易形成逆溫層,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邢汾高速、邢和公路、邢左公路、邢昔公路穿市而過,每天過境的運煤重型車輛近30萬輛,加上城市建設正處于改造發展期,建筑工地多、施工機械多,交通和城市建設因素疊加,使得該市的污染治理任務異常艱巨。
根據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科學制定重點行業差別化管控錯峰生產方案,在不搞“一刀切”的同時,堅決對污染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切一刀”。司國亮說,完善工業企業應急減排清單,提高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的準確度,提前采取減排措施,才能有效的應對重污染氣象條件。
2017年,邢臺對全市5459家“散亂污”企業(群)進行集中整治,對“散亂污”企業進行統一拆除,做到“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自此撕開了“重化圍城”的口子,騰出了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
“解決邢臺大氣污染問題,破解‘重化圍城’是治本之策,必須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努力讓產業綠起來、能源潔起來、運輸污染降下來。”邢臺市環保局大氣科科長馬銀波說,圍繞產業結構調整,邢臺市環保局重點做好壓減重污染行業產量;搬遷市區重點企業,實施中鋼邢機、邢臺鋼鐵整體搬遷工程,為環境容量、城市發展騰出空間;對重污染企業實施深度治理攻堅。在去年關停整治5459家“散亂污”企業基礎上,對今年新排查的876家“散亂污”企業進行高標準治理;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不但治理污染企業,注重引進綠色產業,建立了邢臺市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開啟了科技治污、產業替代新路徑。
司國亮說,從2013年空氣質量全國倒數,到2017年空氣質量八項指標改善情況全省第一,再到今年上半年,被列為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的20個市之一。邢臺市為了摘掉這頂沉重的‘黑帽子’各級部門可謂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經過幾年的共同努力,邢臺市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得到改善,但我們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我們依舊會對污染“宣戰”為了邢臺人民頭頂上的的藍天白云而去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