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非常感謝潘總接受亞洲金屬的專訪,首先還是先請潘總簡單介紹下公司的情況。
潘總: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16日,注冊資本2.337億元,系央企控股高科技企業。公司依托中國建材集團在世界建筑材料行業的領先技術與市場優勢,致力于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的研發與產業化,高純金屬半導體材料的生產與銷售以及光伏系統的設計、安裝和運營。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公司完成了光電材料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未來將形成以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為核心,稀散金屬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為重要支撐的三大業務板塊。
世界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工業4.0的年產100兆瓦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示范生產線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解決了高純光電材料合成、鍍膜、熱處理、封裝等方面的技術難題,是建材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填補了我國沒有規?;诨k弱光發電玻璃生產線的技術空白。這條生產線使中國從建筑玻璃大國提升到電子玻璃強國,為下一步進入半導體強國做好了技術準備,引領出一個全新的智能化的新型綠色建材新工業。

媒體:4月份弱光發電玻璃生產線投入生產,目前生產及訂單情況如何,和傳統或市場常見的碲化鎘發電玻璃有哪些區別,它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潘總:現目前的生產還沒有完全達產,還在對設備和工藝進行調試和優化,預計今年10月份能滿產,訂單情況非常好,目前正在為張家口地區國家精準扶貧工程供貨,該項目新建14座村級分布式太陽能扶貧電站,項目建設總容量7.38兆瓦,采用畜牧與發電玻璃相結合的模式,碲化鎘發電玻璃作為棚頂,采用抬高的支架底部空間進行開放式的畜牧養殖,與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產品相比,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最大的優勢是弱光性非常好,即使在光線很弱的陰雨天也可以發電;安裝時對角度沒有特殊的要求,可以豎直、傾斜和平鋪;另外生產過程也有很大的優勢,其生成工藝過程簡單,一個車間500多米長的流水生產線就可以實現由原材料到成品發電玻璃,自動化程度高。
媒體:感謝潘總的詳細解說,“發電玻璃”真的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希望能有更廣泛的應用。同時也希望您能簡單介紹下目前中國發電玻璃都有應用在哪方面?
潘總:目前發電玻璃主要是用作建筑物外墻和屋頂,替代傳統的玻璃和水泥,現在我們成都的工廠已經全部用自己生產的發電玻璃進行了改造;圍墻、公交站臺、高速公路充電站等都有應用。
媒體:作為“發電玻璃”的中國創始人,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技術方面是否還有能提升的可能,您怎么看。
潘總:技術方面的提升空間還很大,碲化鎘理論轉換效率29%,目前我們實驗室的轉換效率17.4%,規?;a品的轉換效率13.5%,未來提質增效的路還很長,材料、工藝和裝備方面都有改進、優化和提升的空間。材料性能決定著器件的效率,材料理論和材料制備過程研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工藝方面主要是針對節能降耗、提升品質方面的提升;目前有些關鍵的設備還依賴進口,未來關鍵設備國產化也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媒體:因為光伏組件生產會用到銦、鎵、硒、碲等稀貴小金屬,目前市場原料價格及供應情況如何?隨著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硒、碲等原料需求是否會有增加?
潘總:太陽能電池產業確實需要使用這些小金屬作為基礎原料,對于小金屬來說是一個新的應用端,隨著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需求會呈增加的趨勢,不會對市場造成大的沖擊。我們也在不斷提升我們的工藝技術水平,在保證發電玻璃產品質量的同時努力降低膜厚,減少原料使用量。
媒體:關于硒、碲等資源的綜合化利用方面,請您給大家一些建議。
潘總:硒、碲作為稀散金屬,資源量有限,我們應該將有限的資源合理的利用,在傳統應用方面,提高原料利用率或者尋找替代物,減少對硒、碲資源的使用,尤其是避免資源浪費;提升硒、碲濕法冶金工藝,將尾渣、尾水里面的硒、碲更多的提取出來,使之成為資源而不是污染物;做好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回收工作,將廢棄的含硒、碲的物品進行綜合回收,確保資源不浪費。我們碲化鎘發電玻璃在投放市場之前,公司科研人員就已經做好了廢舊碲化鎘發電玻璃綜合回收試驗,目前我們也正在牽頭制定《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綜合回收》國家標準。
媒體:非常感謝潘總的分享,最后也請您談下貴司短期的發展規劃情況。
潘總:未來公司將形成以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為核心,稀散金屬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為重要支撐的三大業務板塊,公司還將把中國建材優勢產品——玻璃和成都中建材傳統產品——高純稀散金屬相結合,誕生出更多新的產品。
媒體:再次感謝潘總接受亞洲金屬的專訪,祝貴司業績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