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天能做些什么?北玻電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玻電力”)總經理胡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進場施工到第一批智能風電模具產品出廠,北玻電力用108天創造了一個新的“滕州速度”。
胡平與滕州的不解之緣
北京玻鋼院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國家級研究院北京玻璃鋼研究設計院,是我國復合材料行業的奠基者。1999年,轉制成科技型企業,強大的科研力量在發展企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北玻院的科技成果先后成功孵化出中材葉片公司、CNG氣瓶公司、汽車復合材料公司,產業規模超過50億元。
隨著公司發展,北京的康莊基地已經無法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2013年,作為北京玻鋼院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的胡平被公司領導授予新產業培育的重任,負責新產業的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選址工作。
胡平說,幾年來,他先后調研遼寧沈陽、江蘇東海、山東德州,可以說是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考察了一遍,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基地選址。直到2016年11月,一個偶然的機會,胡平來滕州考察,憑借專業敏銳的眼光,對滕州產生了好感。回到北京后,馬上向領導班子匯報了考察情況。
2016年12月,胡平陪同北京玻鋼院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的主要領導來滕作深入交流;2017年2月14日雙方草簽了合作協議。2017年4月20日,北玻院和滕州市政府簽署正式協議,標志著項目正式落戶滕州。項目規劃總投資20億元,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項目用工將超過1000人。

胡平用108天創造了“滕州速度”
2017年新年剛過,胡平就帶隊基建小組進駐滕州,開始項目的各項施工籌備工作。
剛到這片園區時,荒草有的一人高,野兔、野雞的小動物也不少,胡平笑著說,條件確實艱苦。從冬天干到夏天,碰上雨雪天,整身衣服濕透不說,又是泥土地,整個褲腿全裹滿了泥巴。剛開始生產時,也因為廠房保溫設備不足,需要將產品進行保溫,他們購來500多條棉被給產品保溫,而這是在最炎熱的夏季進行的,整個生產團隊的衣服都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胡平說,除了自然條件的惡劣,在項目施工方面,由于前期廠房的基本情況與實際的需求相差較大,既要滿足使用要求、法律法規要求,又要考慮施工成本,他們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十幾輪的修改,不斷細化、優化,“真的是邊修改邊建設”。就這樣在胡平的克服一切困難,抓施工抓進度,從5月正式進場施工,到9月8日第一批智能風電模具產品出廠總共歷時108天,創造了新的滕州速度。
新產業鋪就市場路
胡平說,公司項目建設正在推進的同時,他們就開始了新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前期研發、市場工作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準備,電力復合材料產業化項目2017年11月獲得了總公司的批復。2017年12月,在滕州北玻院科技成果產業基地內注冊成立了北玻電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為基地第一個孵化企業,孵化基地的功能初步顯現。
胡平說,北玻電力公司研制的產品12米聚氨酯復合電桿具有強度高、質量輕(180公斤)等特點。這是在南方抗擊臺風的戰役中經受住了考驗,被譽為“抗擊臺風的利器”;在剛剛發生的南方雨雪災害中,輕型電桿為災后恢復供電提供了堅實的物資保障,產品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同時,公司研發的特高壓支柱絕緣子芯體,解決了國內特高壓工程面臨的難題,產品成功應用到臨沂、臺州等特高壓電站,為下一步的市場開發奠定了基礎。
一年的時間,在胡平的帶領下,北玻電力經歷了建廠、投產、新企業的孵化……而未來,胡平還將繼續完成企業的第二期投資、新產品的投產等等一系列的規劃,這個剛剛在滕州成立的電力公司,正在用自己勃勃的生機,為滕州加速,領航電力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