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玻璃工業行業協會專家 陳小飛
會議實錄
各位投資人下午好!非常高興來到天風論壇,“制造立國”的題目非常好,因為現在整個行業的發展走出了原來的階段。
首先,先向大家匯報2017年玻璃行業的情況。2017年整個平板玻璃行業盈利93億元,同比增長83%,作為基礎的建材產品,整個的市場情況還是可圈可點的。
年初3月份為了了解市場情況,我們進行了兩次市場調研。第一次調研了玻璃產量最大的沙河地區;第二次調研了華中地區,首先向大家匯報前兩次的市場調研情況。
從市場調研情況來看有幾個特點:一是年前生產企業對市場比較看好,所以并沒有像往年春節之前采用銷售政策,一般往年大部分的生產企業都會把價格下調,給下游的貿易商和加工企業存貨的機會。但今年玻璃生產企業很少給下游的貿易商、加工企業存貨機會,造成了春節假期以后,玻璃生產企業的行業庫存比較高,貿易商和加工企業庫存比較低,這是一個特點。
二是由于年前價格沒有回落,所以春節之后價格上漲比較穩健,價格上漲并不是很大。這兩天從黑色建材來看,玻璃期貨也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從1470元/噸到最低的1135元/噸,這兩天有所反彈,整個市場情緒逐步恢復到了相對比較良好的狀態。
從近兩周的玻璃項目生產企業的庫存情況看,近兩周環比是下降的,尤其是可喜的是下游貿易商的社會庫存有了比較大的回落。我們了解到沙河地區原先貿易商的庫存最多的時候有6.5萬架,現在回落到了3萬架,所以庫存下降進展速度應該還是比較快的,對整個玻璃項目市場謹慎的情緒沒有必要。
一、行業綜述
2017年12月份平板玻璃產量6062萬重箱,同比減少了5.3%,是供給量的減少。
供給量的減少還是有一個小小訣竅,因為2017年平板玻璃是79024萬重量箱,同比增長了3.5%。去年年末很多玻璃生產企業已經比較好的完成了利潤指標,所以他們掩藏了一部分利潤,1、2月份把利潤釋放出來,結果造成了產量環比增加,主要是這個原因,同比1、2月份看降低了1%。在其他產品都增加的情況下,玻璃產量同比減少。2018年年末產量是7.5億重量箱,應該同比有5.06%的降低。
我們為了把周期拉長,特別把價格從1998年開始統計。實際上,玻璃行業的價格情況和地產的走勢非常相關。其次,整個波動的區間在目前來看,還是處于相對比較偏低的水平,并沒有像螺紋鋼超過了5000元/噸。現在可以看到玻璃價格還是中等偏下的水平,所以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我們認為玻璃行業的價格還是有比較大的上漲空間。截止3月23日,全國的平均建筑用的玻璃價格是1691元/噸,比去年上漲了230元,所以價格情況還是不錯的。
從原料情況看,玻璃行業的主要原料有兩種:一是純堿,二是燃料;純堿我們統計了2014年到2018年3月份的情況,后期純堿的價格有兩次暴漲暴跌,這主要是受市場情況的影響。后面的暴漲主要是受平板玻璃產能快速減少的影響。近期,純堿有100元左右的修復性上漲,但是我們預計2018年整個全年的純堿價格還是維持在相對比較低的位置。
純堿價格的回落加上項目價格的上漲,就造成了2017年玻璃生產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在效益上,可以看到2014年以后,相對還是比較樂觀。截止到現在,華北地區燃煤生產線的盈利情況來看,每噸的毛利是395元,這個盈利情況在之前確實沒有預想到,而且目前來看將維持一段時間。
綜合起來看,玻璃行業現貨市場無論是主觀的市場信息還是客觀的市場價格都是處于相對比較良好的上漲勢頭。從綜合指數看,玻璃行業有專門的綜合指數,是1205.94點,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45.33點。
二、區域情況
從各個區域情況看,重點還是要關注華北地區。華北情況在產2.6億重量箱,占28.77%。區域上看,東北地區基本上完成了整合,現在整個市場情況和冬儲情況比市場預期好很多。
實際上華北地區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主要還是“2+26”污染限產品和環保治理方面的原因。從近兩天北京地區的情況看,陸陸續續有一些工人在施工,但截止到昨天還沒有看到大面積的復工情況。我們預期3月28日以后環保情況會有所改觀,所以預期4月1日以后整個市場會有集中釋放的過程。
從玻璃加工企業來看,受影響比較多的也是華北地區。現在華北地區很多玻璃深加工企業也受到環保的要求限制而停工停產,積壓了很多訂單。3月15日之后,會陸陸續續復工,我們預計下月初會有集中采購玻璃原片的情況。同時華北地區“2+26”個城市會實行新的排放標準,這對供給端減少會有比較集中的影響。
整個華東市場還不錯,需求和價格都可圈可點。華南方面,兩大生產企業(信義和漳州旗濱)的庫存結構比較合理。目前來看江北華爾潤出現了生產事故,有一條900噸的生產線在3月4日停產了,這對本地區的減產有比較大的促進作用。從目前來看華南地區的市場情況應該還是好于其他地區。同時華南地區的建筑、裝飾裝修企業的情況也比較好。
上周我們對華中地區進行了市場調研,首先他們的燃料有優勢,其次從銷售區域和流向來看,現在他們往華南地區銷售的玻璃要多一些,華東地區反而少了。因為華南地區的限購價格可以達到了2200元/噸以上,而華中地區是2700-2800元/噸,后期隨著產能增加價格略有壓力。
西南、西北地區相對整個市場,需求恢復一般,從整個情況來看,去年冬天北方地區進入南方市場的玻璃數量比較少,主要原因沙河地區的產能減少,減少了供給量。其次,東北地區的玻璃通過加大出口的形勢,減少了對國內市場的影響。現在生產企業也相對理性,目前出口市場的利潤較為可觀,所以通過增加出口市場的產品量,保障整個國內市場的需求處于緊平衡的狀態,促使項目價格保持比較高的水平。
三、上游情況
剛才向大家匯報了純堿的情況,我們認為純堿和燃料今年整個市場情況表現得還不錯,從目前來看相對比較穩定。還有一種是石英砂,石英砂是一種礦產資源,是形成玻璃產品的主體。一噸玻璃大概消耗670公斤左右的石英砂,之前由于石英砂的價格相對比較低,所以沒有關注。現在石英砂從2016-2017年的120元/噸上漲到218元/噸,白云石從60元/噸上升到了85元/噸,長石從140元/噸上升到22元/噸,受國家環保的要求,所有資源型的產品還是會有穩中有升的過程。
綜合起來看,我們認為2018年玻璃行業的突破口就是純堿,從2017兩次暴漲暴跌的情況看,對成本的變化影響比較大。二是來自環保升級改造。三是排污許可證和新標準。
四、宏觀政策
我們對2018年玻璃下游的市場情況看,相對來講沒有像黑色研究員那么悲觀,我們認為還是保持相對穩定增長的速度。作為玻璃最大的消費途徑還是相對比較穩定。對于出口方面,去年出口1-9月份下降比較嚴重,因為國內市場價格比較高,所以有些生產企業在一定時間段減少了出口量,我們認為2018年出口量還會穩中有升,以保證市場的穩定性。
五、未來走勢
從供給端來看,我們認為2018年相對樂觀。2017年停產了23條生產線,但值得關注的是有12條生產線都是11月份以后停產,也就是說2018年整個產能的供給方面量還是相對較少,因為2017年停產線比較多。復產的線有13條,從結構上看一半是建筑玻璃,一半是產業玻璃,所以從供給看高端的產業玻璃增加比較多,建筑玻璃增速并不是很大。
從新建看,受到環保的因素影響,去年新建生產線僅4條,比以前的動輒十幾條、二十條的速度來講,從目前看新建生產線投產非常少。
2018年初到現在,一共投產了4條生產線,冷修了兩條生產線,還是和市場價格有關系。市場價格好的時候,肯定會給予投產生產線,停產生產線一般是由于產品非常差了才會停產。目前來講,國內產能的高峰頂點已經過去了,供給側的改革在玻璃行業將會延續,因此,目前來看整個產業應該還是穩中有降的過程。
從產能利用率可以看到,現在的產能是70.54%,同比去年下降了1.84%,在產產能91000多萬重量箱,同比去年下降了1260萬重量箱。
去年11月份玻璃產能有了比較大幅度的下滑,這也是支撐淡季玻璃現貨價格沒有跌的原因,并且也是1、2月份玻璃價格整體穩中有升的主要原因。
在建的產能來看還是有一部分,一部分是建成了沒有投產,有一部分處在在建的階段。我們預計2018年新增生產線不會超過5條。根據我們對熔窯的統計,2018年產能還是有穩中減少的情況。
從需求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各種政策對房地產的需求應該還是有比較好的影響,1、2月份的地產數據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北方市場限制的影響。從3、4月份以后,后續會恢復過來,這是房地產的市場情況。
從玻璃行業情況來看,3月23日整個行業是3356萬重量箱,環比減少了50萬重量箱,同比去年減少了7萬重量箱。根據貿易商的庫存調查,貿易商庫存的下降速度比生產企業還快。所以,從整個行業的壓力來講,現在基本上最頂峰已經結束了。
從成本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為2018年的生產產能總體低于2017年的水平,主要原因還是純堿的價格。2018年相對來講穩定,然后在低位徘徊,不會像2018年一樣動輒從1570元/噸上漲到2350元/噸,從2350/噸跌到1600元/噸,然后再從1600元/噸上漲到2450元/噸,基本上我們預計2018年純堿的價格平均均價是1800-1850元/噸左右,所以比2017左右成本有所降低。
從產業政策角度來看,2018年北京冬天藍天白云天數增加了很多,這是由于對建筑施工的控制和生產的限制,可以得出2018年環保只能比2017年要嚴格。我們可以看到在“兩會”期間,包括這幾天整個北方地區的建筑施工和公路運輸還是受到限制,主要原因還是延續環保政策。所以,我們對于環保方面,對于玻璃行業的影響會貫穿到2018年。所以,我們認為2018年玻璃產能的減少主要抓手還是在環保。
從排污許可證的情況來看,現在至少還有十幾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沒有拿到排污許可證,大概還有12條生產線沒有拿到許可證,后面應該有一定的規范。
從價格走勢來看,我們認為,玻璃廠的價格并沒有出現像螺紋、焦煤、焦炭持續下降的過程,一是提振了生產企業的信心,二是實事求是的講,下游玻璃加工企業的訂單支撐著整個市場的相對比較好。2018年的價格一二季度,如果往前看的話,每年一季度都有回落,今年沒有回落,現在整個行業相對比較健康,價格也具有比較強的支撐。
2015年以后玻璃現貨價格的走勢情況基本上是持續上漲。春節之后,整個行業的價格也有30元到40元的漲幅,比之前的預期還是要高了一些,并且后期有一部分玻璃生產企業價格還是有上漲的計劃。
對于影響價格的因素,有以下六方面:
一作為全國產能最為集中的沙河地區,去年停產了9條浮法生產線,對本地和周邊的價格有比較強的支撐作用,去年沙河的價格從來沒有低過,比去年旺季價格最高的時候還要高。有的投資者也了解到沙河地區的廠家價格特別高,價格高不是賣不出去,而是不愿意賣,這和賣不出去是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一是玻璃生產成本,二是北方地區的生產需求,三是后期環保對于產能的減少還是有比較強烈的預期。所以,未來北方地區的玻璃價格和南方地區的玻璃價格相對會縮小。
二是今年整個行業供給量還是有比較大幅度的減少。我們預計2018年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平板玻璃產量相比去年有5.06%的減幅。
三是在去年的引導上,不會有大幅度的減少。
四是從外貿出口情況看,一是要看國內市場價格,二是要看匯率。就是說通過玻璃的出口量穩定國內的價格。
五是我們預計今年各個行業的價格聯動方式將會增強。從年初早現在,華東、華南、華中、西北以及華東和華北等地,陸陸續續召開了四五次的協調會。協調會的主要作用就是平衡各個市場之間的集中關系,通過集中限產和集中減產的方式穩定市場價格,保障行業和各個企業有相對比較合理的盈利水平。
六是綜合以上情況來看,我們認為整個玻璃行業2018年的現貨市場價格還是比較偏樂觀,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回落。
從效益情況來看,整個行業的庫存應該還是相對偏低,并且在經營情況方面,應該還是相對比較好。雖然說玻璃生產成本有一定的調整空間,但供給量會減少。我們認為2018年玻璃行業的效應應該是在2017年的基礎上穩中有升的。2017年整個行業是93億元利潤,我們預計今年有望超過110億元,今年玻璃行業的盈利情況是近年來最好的狀態,所以我們認為整個市場偏樂觀。
對于后期的市場情況,我們有以下判斷:一是供給端的減少,環保是主要的動因。從目前來看,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現在還有15%的限產,將一直持續到月底。二是從需求端的情況來看,可能地產方面有影響,但影響不大。三是成本壓力還是在純堿的價格變化;四是各個區域之間的價格會有平衡再塑,北方的沙河地區不再是價格洼地。從上周末到現在玻璃期貨的價格還是在底部徘徊,今天最高上漲到了1399元/噸,主要還是受到了其他黑色建材產品的影響。我們預期后面隨著中美貿易對撞的結束,以及悲觀情緒的結束,我們認為玻璃期貨的價格也會穩中有升,恢復到合理的區間狀態。從目前來看,沙河地區的現貨價格基本上在1550元左右,所以玻璃期貨還有170-180元的貼水;五是環保力度會持續增加;六是新的環保標準對玻璃生產企業的影響會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