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面臨三大戰略挑戰:(1)環境污染和大氣環境惡化;(2)一次能源面臨枯竭的遠景,人類必須尋求替代能源;(3)從能源供給安全的角度看,能源結構從以煤炭和石油為主向以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潔能源轉移的需求。在這三大戰略需求的促進下,國內開始大量利用可再生能源。未來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向,近年來在國內得到了大力的發展。

光伏行業盡管從環境、能源等角度看是理想能源,但由于技術、資金等問題,在行業導入期競爭力遠不如傳統化石燃料,因此作為國家發展的指引者,政府必須為其未來的發展制定可行目標,以期經濟體實現可持續發展,政策扶持是必要的。
我國太陽能發電建設始于上世紀70 年代,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初始階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光伏發電發展緩慢,很長時間內僅限于小功率電源系統,難以實現大規模發展。
2、起步階段:2000 年后,國家啟動了送電到鄉、光明工程等一系列扶持項目,為偏遠無電地區解決用電問題。隨著光伏發電技術成熟、成本逐步降低、上網電價初步明確以及國家改善能源結構的需要日益增加,集中式光伏發電得到迅猛的發展。
3、金太陽階段:從2009 年開始,我國啟動了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大型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到2012 年以前的光伏發展以大型光伏電站為主,分布式只是初步發展。“金太陽工程項目”實施50%的初始投資補貼,高初裝補貼在帶動大型光伏電站的同時也帶動分布式光伏增長,2011 新增分布式裝機同比增長245.8%,2012 年同比增長79.7%。
4、重挫階段:2012 年,美國挑起“雙反”,后來歐洲加入貿易戰陣營,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遭遇重挫,大批企業倒閉,但我國光伏企業正快速調轉船頭回歸國內市場,同時,政府加大了對光伏應用的支持力度,發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等舉措,再加上光伏系統投資成本不斷下降,光伏應用市場有所回暖。
5、回暖階段:2013 年7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八條”),明確到2015 年中國總裝機容量達到35GW 以上,同時第一次從源頭厘清和規范了補貼年限、電價結算、滿發滿收等核心問題,我國光伏發電裝機開始出現迅猛增長。2013 年8 月發改委出臺《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確定分布式光伏按每度含稅0.42 元全電量補貼,開啟光伏度電補貼時代。
6、迅速增長階段(2016 年至今):
2016 年11 月推出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到2020 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 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 萬千瓦以上,而目前最寬泛口徑下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僅為10GW。
2016 年國家繼續鼓勵自發自用分布式、屋頂分布式,同時由于“三北地區”的棄光限電問題,對大型電站的建設進行限制,因此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2016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達4240MW,同比增長205%。
2017 年12 月22 日,發改委發布《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2018年1月1日起我國一類至三類資源區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55 元、0.65 元、0.75 元,比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1元。
與集中式光伏標桿電價逐步下調不同的是,自發自用類分布式光伏的電價補貼僅下調0.05元/每千瓦時。這使得自發自用類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收益仍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平,并將最終促成2018 年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