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下午,彩虹合肥光伏玻璃二期項目產線全面貫通。項目達產后,將年產3.2mm厚鍍膜鋼化光伏玻璃2480萬平方米,這意味著彩虹合肥光伏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全氧燃燒光伏玻璃生產基地。同時,彩虹(合肥)光伏與合肥工業大學新能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校企攜手將為合肥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提供動力。
“合肥造”光伏玻璃新產線貫通
“彩虹合肥光伏玻璃二期項目于2016年10月正式啟動,總投資7.5億元,建設周期12個月,建設整體順利。”彩虹新能源副總經理、合肥光伏總經理陳曉寧介紹,自建設以來,捷報頻傳,9月28日窯爐成功點火,11月13日順利引板,12月12日產線實現貫通,生產線全面兼容2.0~4.0mm厚鍍膜全鋼化光伏玻璃柔性化生產。
據了解,合肥光伏一期和二期窯爐日引出量將達到1550噸,配套8條熱端生產線,以及10條深加工光伏玻璃生產線,年產能近5000萬平方米,可配套封裝近7GW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年產值將達到12億元。
此外,二期項目還將打造綠色集成智能化示范工廠,實現全線數據集成控制,生產線全工序具備集成聯動、智能化、信息化、連續化運行能力。
校企合作為產業發展積蓄能量
企業持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新力。昨日,與產線全面貫通同步的是,彩虹合肥光伏與合肥工業大學成立省級“新能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心將充分利用彩虹合肥光伏的先進產業化資源和產品基礎優勢,結合合肥工業大學的前沿科技資源、高端人才隊伍與國際化合作渠道優勢,進行創新研究。
其中,彩虹合肥光伏將緊密圍繞產業現狀,結合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產業先進科研技術的發展趨勢,響應合肥市打造“中國光伏應用第一城”的產業布局以及新站高新區對綠色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做優、做大、做強光伏產業。
在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勇看來,“新能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以國家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為契機,積極響應國家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結合學校的科技資源、人才資源,充分利用企業的先進產業化資源,將雙方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是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生產實踐和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