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環保部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最近企業舍弗勒稱,其原材料供應商“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被迫停產,連帶可能導致3000億人民幣的損失。有人認為抓環保會影響經濟發展,甚至還有人認為一些原材料價格上漲也與環保督查有關。
對此,環境保護部環評司司長崔書紅明確表示,對抓環保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說法,我們不贊成。
他稱,過去有一些違法排污的企業,大幅壓縮環保的成本,甚至根本不投入環保,劣幣驅逐良幣,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他指出,嚴格環境執法,一方面解決了一些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改善了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對排污企業依法監管已經成為常態,所有的企業都應當適應這種常態,養成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的習慣。
至于環境保護督察是否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是否導致了原材料上漲,崔書紅分享了一組數據:一是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974萬人,同比增加26萬人。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5%,為2008年以來最低。二是今年開展中央環保督察的15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提高0.95%;沒有開展的16個省份同比提高0.54%。三是今年1-8月除水泥產量同比下降0.5%,粗鋼、有色金屬、焦炭、平板玻璃、紙板產量同比分別提高5.7%,4.2%,4.0%,3.0%,1.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穩中有升,開展環保督察的15個省,粗鋼、有色金屬、焦炭、平板玻璃、造紙等產量增速還高于全國的水平。
據此,他強調了四點:第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變。第二,產品價格的變化,主要是由供需關系造成的,取決于當前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我們的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等方方面面。第三,有的人直接打著環保名義,渲染環保政策因素加劇產品價格上漲,這是一種擾亂市場的行為。第四,環保督察沒有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造成影響,更不是推動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

他還分享了親身經歷的兩個案例。其中之一是邢臺對全市1397家沒有治污設施、嚴重污染環境的板材企業進行統一拆除,不僅做到“兩斷三清”,還對廠房進行了統一拆除;在拆廠房的同時,規劃建設另外一個國際一流的新興產業園區,一方面把國際先進的高端企業引入園,另一方面引導被取締的企業通過改進工藝、提檔升級、整合搬遷再入園,重新打造現代化、環保型的板材企業。
今年上半年,邢臺PM2.5濃度為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幅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2%,改善率居河北省第三位。更重要的是,今年1-8月邢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全部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預算收入增長增速均排全省第二,邢臺這個例子說明只要方法得當,用環保倒逼加速新舊動能轉化,同時實現雙贏,這是非常正面例子,正能量的例子。
加大環保倒逼力度,將劣幣驅逐出去,凈化市場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這才是環保督察的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