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曉霖主編與巨石埃及公司總經理張文超合影
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但是并非是落后的產業走出去。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產能合作是全方位合作。對一帶一路國家而言,不僅有資源,更有勞動力,不僅有一般產業勞動力,更有先進技術人才。巨石玻纖,作為玻璃纖維這樣一個高端制造業的行業老大,在埃及就有這這樣的成功。寧夏衛視《解碼一帶一路》欄目主編、國際問題專家馬曉霖專訪了巨石埃及公司總經理張文超。
非洲玻纖巨石居功至偉
馬曉霖:咱們巨石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玻璃纖維制造商,2012年在埃及成立了巨石埃及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是中國在埃及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工業項目,也實現了咱們國家玻璃纖維行業首次向國外的技術輸出。那么,咱們巨石來到埃及生產,對埃及而言有什么樣的意義?
張文超:如果巨石不來,非洲就沒有做玻纖的企業,應該說玻纖是巨石帶到非洲來的。我們是獨此一家。我們帶來的是最先進的產能,我們投資的金額很大,而我們投資的技術跟國內的技術基本是相近的,可以說我們在帶去產能的同時,也進一步優化了當地的產能,培養了當地的產業工人。

馬曉霖:那么當時選擇在埃及投資,對于巨石來說主要是基于什么考慮?
張文超:最終選定埃及其實有好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埃及的地理優勢,它橫跨歐亞非,我們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在歐洲或中東銷售,那就解決了我們產品的運輸問題;第二,也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在這兒建了公司和生產基地之后,歐盟對中國玻纖產品征收的30幾個點的反傾銷稅也沒有了,因此我們在整個歐洲的競爭力,在全球的競爭力應該就可以說是最強的;還有一個就是礦產資源,生產玻纖所需要的石膏、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粉,還有高嶺土,這些所有的原料在埃及都非常豐富;最后就是人力資源,埃及有9000多萬人,將近1億人口,它的勞動力非常豐富。
馬曉霖:我們欄目組走過很多海外企業,發現巨石是我們看到的本土化率最高的一個企業,在廠區幾乎見不到中國人,這方面咱們是怎么做到的?
張文超:其實我們這兩年一直在減少中國員工的數量。一方面集團對我們也有減員的任務,按照規劃每年必須要有多少中國員工回國。另一方面,埃及法律規定,企業外國員工不超過10%,我們埃及公司現在有1600名員工,按規定可以有160個中國人,但實際上現在只有50多個,未來我們計劃3年之內做到只有二十幾個中國員工。從本地法律來講,我們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的標準了,企業徹底本地化了。我們這樣做,就好像是給小孩子斷奶一樣,你老扶著他是走不好的;你不扶他有可能會有小的問題出現,但是只要有人在,范圍不要擴太大,出現問題就給他解決掉,慢慢的他就成熟了,然后就會自己跑了。這需要有個過程。
馬曉霖:那這么做,有沒有什么麻煩呢?
張文超:剛開始時的確有沖突。我們也不怕揚家丑,2014年的時候我們公司有一次很大的罷工,當時有800多人全部停下來不工作了。這次罷工之后我們也進行了深刻反思,罷工原因是什么?因為我們當時對埃及當地的安全保護制度不是特別清楚,沒有設立EHS(環境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這個部門,以致于當時出了一些工傷之后,員工就情緒很大。搞清楚狀況之后,我們趕緊跟當地的企業溝通,現在我們已經設了診所,買了救護車,還專門設立了EHS部門。其實這就是個磨合的過程,員工有反饋,我們馬上去落實。我們和當地員工每天生活在一起,吃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上班和下班都有交流。我總結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員工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滿足,不符合風俗文化習慣的事情一定要把它杜絕掉。
馬曉霖:巨石對當地的貢獻,除了就業,包括對技術隊伍的傳幫帶,應該說還有其它方面的內容,比如在社會責任方面,咱們企業做得怎么樣?
張文超:我們招收了很多殘疾人,協助埃及社會來解決殘疾人就業的問題。在文化上面也有交流。讓我比較感動的是,去年齋月結束過宰牲節的時候我們碰到停電事故,工廠沒法生產,結果當天回家過節的所有中層干部,所有的埃及工人都趕回來,我們一起搶修。所以說大家通過幾年的磨合和相互認同之后,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以硬碰硬巨石底氣十足
馬曉霖:巨石已經是全球化的公司了,那么對于公司里埃及的中高層人才來說,他們對未來是不是也有一個期望值,會不會不滿足就在埃及做管理人員,還想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方面你們有什么考慮?
張文超:所謂國際化就是要以外供外、以外養外,而不是老要從中國本部派人。我們的國際化戰略就是要以外供外。現在我們公司的埃及員工有很好的語言基礎,如果他們再掌握了技術,就可以成為我們進一步國際化的一個標兵。我們的員工當然也有這種期望,比如說我們巨石美國公司明年投產,他們就有可能要到那里去指導。
馬曉霖:美國不但是玻璃纖維的發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玻纖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咱們巨石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卻一直沒有建廠,2016年巨石宣布將在美國建廠。我們為什么要在美國建廠?跟美國相比我們的技術水平是怎樣的?
張文超:從產能規模和現在的銷量及效益上說,我們確實是老大,但從技術上講我們還有一點差距。我們現在為什么要去美國建廠?我們就是要把我們的公司建到全世界最先進公司的對門。美國的歐文斯科寧——玻纖就是它發明的,我們就是要去跟它競爭,選擇跟它門對門,就是把對手當磨刀石。我們也希望通過美國這條生產線的投產,把它徹底從玻纖市場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