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建材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及中國玻璃董事會主席彭壽
6月5日,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玻璃”)發布公告,稱目前公司正就潛在收購哈薩克斯坦一項浮法玻璃生產線建設項目的控股權進行磋商。該生產線已開始建設,是目前當地正在規劃中的唯一一條浮法玻璃生產線,預期完成后日熔化量為600噸。
中國玻璃董事會認為,哈薩克斯坦潛在投資符合集團目前的“走出去”戰略,將有利于集團戰略布局,能夠充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把握潛在經濟增長機遇。
彭壽身兼中國建材執行董事兼副總裁及中國玻璃董事會主席,他表示,中建材旗下的玻璃業務已開始重組,并將中國玻璃定位為集團海外發展的國際平臺。目前中建材玻璃業務生產規模列世界第六,若計入中玻,市?率可逾9%,位居前三。中國玻璃現時于埃及,尼日利亞及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均有投資建設,未來中國玻璃將以“自然增長、兼并收購、走出去”為三大發展方向。
哈薩克斯坦是繼集團投資尼日利亞及阿爾及利亞浮法玻璃生產線項目后,又一“走出去”的重要機遇。據悉,尼日利亞建成的生產基地為該國首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年內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項目投資額介乎1.5億至2億美元(約11.7億至15.6億港元)之間,于今年底投產。阿爾及利亞項目今年下半年于當地建廠,預計2019年可建成并正式投產,投資額介乎1.5億至2億美元之間,與尼日利亞項目相若。而哈薩克斯坦項目的投資成本則遠低于尼日利亞及阿爾及利亞項目,不超過1億美元(約7.8億港元),具體金額并未對外透露,但彭壽表示將會是“投資省、效益高”的項目,預計哈薩克項目今年底將建成,最快明年上半年投產,而截至目前,還未訂立有關潛在投資的正式協議。相信“一帶一路”項目的逐步落成,能拉動公司盈利能力,并料今年毛利率可維持在15%水平以上。
彭壽表示,美國汽車消費等市場廣闊,玻璃需求強勁,加上電、氣等資源價格低廉,氧造成本較低,惟勞動力成本頗高。不過隨著智能化生產的推進,生產線員工可大幅減少三分之二,不少廠房已經實現無人操作,相信未來三年內美國的行業增長空間很大。希望短期內在美國市場伺機發展,在2020年前于美國建廠及投資,至于市場相對飽和的歐洲,則不會新建生產線,但正積極與龍頭企業商討合作事宜,融合發展歐洲市場,冀每年都有一個并購項目,力爭做到全球玻璃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

至于國內市場,彭壽表示會加強現有生產線的整合升級,優化產能,并加強迎合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研發。為減少成本壓力,中國玻璃與大股東凱盛科技將采用資源共享、聯合采購的方式,以降低大宗原料采購價,同時中國玻璃也積極推動智能化生產,減少人手及行政開支,計劃2到3年內實現內地全部生產線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