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義玻璃2016年業績會上,公司管理層指出:
公司汽車玻璃業務的產能沒有增長,但2017年有效產能的釋放預期好于2016年。2016年增長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美元的強勁帶來人民幣貶值影響了客戶的采購;(2).公司的一個訂單在巴西受到反傾銷的調查;(3).公司一個主要客戶由于股權買賣原因,降低采購公司產品,影響了采購量。
公司的建筑玻璃Low-e型號,雖然年產能不變,但是9月份根據客戶的訂單方式進行調整,采取集中生產方式,也會使得有效產能提高5-10%左右。另外,公司浮法玻璃產能明顯提升,增長7.1%,并且產品結構好,產能規模效益明顯。
生產成本方面,大家可能看到汽車和建筑玻璃收入沒有增長,但毛利提高5%-6%,其主要是因為內部浮法玻璃成本的下降。純堿方面,2017年平均采購成本同比2016年上升5-15%。由于全球冷凍期,能源成本2017年較2016年持平或略微上漲5%。

浮法玻璃的供求關系。雖然從行業調查數據看2016年浮法玻璃供給較2015年同比增長,但是公司認為沒有增長,因為浮法玻璃供給應該用有效的融化量來計算,而不是生產線數目來看。由于霧霾等客觀情況,2016年環保要求限制減產,因此較2015年沒有增長。公司認為浮法玻璃供應2017年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京津冀的統計數據每天浮法玻璃融化量15.6萬噸,但實際情況每條生產線按照8年窯齡計算,就要減去大概6.25萬噸總產量,國家環保部對落后產能進行檢查,近期大概有4000-5000噸落后產能會被關掉。浮法玻璃最大的產能區域是河北沙河,使用清潔能源是最少的。目前京津冀是聯動管理,因此未來河北的浮法生產線被減產的可能性大,因此2017年供應不會增加。
需求方面將會增加,因為房地產銷量在2016年Q1-Q3,包括2015年的Q4是大幅增長的,其對浮法玻璃的需求釋放會在2017年。其次,浮法玻璃的用途更為廣泛,之前浮法玻璃是95%用在建筑業,2%用在家里,3%用在汽車,而現在只有85%用在建筑,其他產業利用越來越廣。
信義未來的發展。公司花了12年從單一產品做到整合,2003年之前公司只做汽車玻璃,之后產業鏈逐步延伸,開始做浮法和建筑low-e,現在信義有七個工業區,遍布全國。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浮法玻璃制造企業,2015年公司走出國門,去馬來建立工廠,其毛利遠高于目前公布內地工廠的毛利,目前公司在加緊建設另外兩條馬來西亞浮法生產線,共計產能2000噸,目標在2018年Q2之前全部投產。
浮法玻璃不可能有先進產能補貼落后產能,信義玻璃16年整體玻璃的產能利用率浮法是100%,汽車是有效產能80%,建筑玻璃產品比較多,大概在75%。而信義玻璃17年整體浮法玻璃售價平均加權會高于16年,主要是因為產品結構有競爭力,產品品質附加值高,公司的客戶都是全球需求最高端的客戶。
另外,2017年資本開支比16年增加6億多。實際上2017年開銷25億,但固定資產開銷較少,管理層在想辦法多一些資本開支,所以在布置全球化。2017年資本開支主要是過去的遺留項目還有馬來西亞的二期工程,未來可能資本開支還會增加。(馬來西亞工廠兩條線10個億)
至于信義玻璃的稅率比去年增加主要是公司今年國內兩個工廠賺錢多,但是沒有拿到高新技術的資歷,它們的稅是25%,所以稅率高,公司今年會去申請減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