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2月17日,巴西外貿委員會執行管理委員會(GECEX)在官方公報發布2017年第5號決議,對原產于中國的鋼化或夾膠汽車玻璃(葡語:vidros automotivos temperados e laminados)作出反傾銷肯定性終裁并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詳見下表)。涉案產品的南共市稅號為7007.11.00、7007.19.00、7007.21.00、7007.29.00和8708.29.99。決議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2016年1月11日,應ABIVIDRO的申請,巴西工業外貿服務部在官方公報上發布外貿秘書處第1號令,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玻璃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程序。2016年5月10日,巴西工業外貿服務部發布外貿秘書處第26號令,對華涉案產品作出反傾銷肯定性初裁,2016年6月24日,巴西外貿委員會執行管理委員會在官方公報發布2016年第52號決議,對華涉案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311.57~2485.22美元/公噸。

回顧我國玻璃企業所遭受的反傾銷案例時發現,歷年來我國汽車玻璃遇到了來自加拿大、美國、印度、澳大利亞、菲律賓以及南非等國的反傾銷調查。汽車玻璃成為了繼輪胎之后,又一個汽車配件反傾銷的重點“受害者”。
經典案例回顧:
加拿大對中國汽車擋風玻璃反傾銷案
2001年12月18日,加拿大PPG公司向加拿大海關總署提出對我國出口擋風玻璃的反傾銷指控,指責我國企業的出口企業得到了政策傾斜和補貼等。據此,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對包括福建福耀、深圳奔迅、深圳信義、東莞港灣等四家中國汽車玻璃企業發出反傾銷調查的通知,從此開始了一場長達9個月的訴訟。該案是我國加入WTO后第一宗外國對我國提起的反傾銷案。
2002年8月30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裁定來自中國的汽車玻璃在加拿大的銷售對當地產業不構成侵害,至此,由福建福耀玻璃工業集團領導的我國汽車玻璃反傾銷應訴獲得最終勝利,為中國汽車玻璃行業討回公道。

美國對中國汽車擋風玻璃反傾銷案
2001年3月,美國商務部應美國PPG等三家美國玻璃生產商的要求,開始對中國31家汽車擋風玻璃生產進行反傾銷調查。在31家中國玻璃公司中,規模最大的是福耀玻璃,在中國出口美國的所有擋風玻璃制品中,福耀占有70%的份額。同時中國汽車擋風玻璃在美國占有相當大的市場,福耀占有全北美12%的市場份額。
歷時三年多的對美汽車玻璃反傾銷訴訟案中,福耀玻璃最終取得了勝利,成為中國汽車玻璃銷售企業中唯一一家出口美國無須繳納反傾銷稅的汽車玻璃企業。

國內汽車玻璃出口廠商如何尋求解決方案
高額的反傾銷稅使得我國汽車玻璃出口巴西的市場嚴重受阻,有的出口商選擇放棄巴西的市場。但我國汽車玻璃出口商可以尋求反傾銷后汽車玻璃出口巴西的解決方案。
例如通過第三國轉口貿易的方式,就是常說的轉口貿易,就可以有效的解決汽車玻璃出口巴西反傾銷的問題,因為巴西并不是對所有國家的汽車玻璃都有反傾銷稅,這樣解決辦法決來了。國內汽車玻璃出口廠商可以先把貨物運輸到第三國(如馬來西亞,泰國等),貨物到達第三國后,通過有資質的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安排清關、換柜、出具第三國的全套文件(如原產地證,裝箱單,INV,提單等),再重新出口到巴西,這樣一來貨物到達巴西后清關用的是第三國的全套文件,那么高額的反傾銷稅就可以有效避免,在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的同時,也可大大地降低巴西客戶的汽車玻璃進口成本。
當然,有資源的企業可以利用到當地市場投資建廠按需生產,直接繞過這個障礙。
最主要的,出口企業還是要轉換競爭方式,由價格競爭轉變為非價格競爭,積極利用商標、原產地標志、包裝、公關、廣告、售后服務等非價格競爭手段,創建名牌,以質取勝,多方位地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避免出口產品在短期內大量涌入進口國,不進行惡性出口競爭行為,以此減少遭遇反傾銷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