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耀集團科研人員正在對玻璃的光學性能進行檢測
“最近,福州市、福清市相繼出臺推動創新發展的政策,全都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福耀第一時間下發文件到各部門,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緊抓落實,享受政策福利。”福耀集團總裁左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歷經30年耕耘,福耀從默默無聞的鄉鎮小廠,華麗蝶變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制造商,市場占有率國內65%,全球23%。“使命創造未來”,這是福耀集團豎立在門口的標語,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背后是矢志創新的文化基因。
創新,從起步開始
超紫外線隔絕玻璃、HUD抬頭顯示玻璃、鋼化夾層隔音汽車窗玻璃、可隨意切換光線的調光玻璃……在福耀集團的展示廳里,各種“高大上”的產品讓記者大開眼界,一片看似普通的汽車玻璃所蘊藏的高科技含量遠遠超出想象。
在這里,玻璃在外觀設計上不斷改進,在實用性、舒適性等方面不斷實現功能擴展,這也是福耀實現持續領跑的關鍵。
時光回溯至30年前。1987年,做水表玻璃起家的福耀轉入汽車玻璃行業。當時,全球80%的汽車玻璃市場被日本的NSG、法國的圣哥斑、英國的皮爾金頓、美國的PPG四大巨頭所壟斷,連先進的設備都買不到,自主創新無從談起。
曹德旺的想法簡單而堅定,“我就想生產出一片中國人自己的汽車玻璃。”起步開始,他購買一家企業的舊圖紙,請教專家加上自己研究,克服了一系列技術難題,開始了艱難生產之路。曹德旺第一次帶領技術工人去美國,隨身帶的玻璃樣品都不敢拿出來,最后直接扔到垃圾箱里。
后來,福耀通過短暫合資,持續磨練內功,走進中國自主品牌的春天。“現在,福耀集團的核心成型制造設備已實現了完全自主研發。”福耀集團副總裁黃賢前說。

鍍膜玻璃生產現場
“讓工業4.0在福耀落戶”
制造汽車玻璃的最高水準不是等汽車造出來了,再去做“配件玻璃”,而是汽車制造還在概念時期,就能同步參與設計。福耀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2004年底,福耀組建工程研究院,從國內知名高校汽車系和海內外院所、企業里高薪聘來250多人,專門負責設備、工藝、產品、設計創新。
成果來的很快。2008年,豐田決定將一款準備在中國生產的新車的玻璃天線設計任務交給福耀。參與整車天線的同步開發設計,這是福耀的第一次,也是中國企業頭一回。
2010年4月,福耀投資上千萬元,建起了天線暗室,同時開發出一套系統集成軟件。此前為豐田測試時,需要3個人連續8小時工作,而現在可實現電腦自動測試,僅需15分鐘,項目整體研發時間縮短了75%。
目前,福耀在中國16個省市建有生產基地,且在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全球9個國家擁有生產基地,全球雇員約2.4萬人,直接研發人員超過2000人。
面對新一輪工業革命,福耀在兩年前就提出:“讓工業4.0在福耀落戶。”據左敏介紹,現在客戶只需要在手機端登陸賬號,就可以看見自己定制的玻璃,正處在什么生產階段,包括其身份ID的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這種打通客戶個性需求與工廠生產的新模式,已經初步體現出成效,綜合成本降低5%,效率提高10%。”左敏說。
在福耀,創新從來不只是科研、技術人員的工作,而是兩萬余員工集體智慧的結晶。
為鼓勵全員創新,福耀每年斥巨資獎勵創新個人和團隊。2008年設立以來,福耀創新獎已挖掘了上萬件創新項目,其中50%來自一線員工。
截至2016年底,福耀共申請專利1001件,獲得授權專利772件,其中發明專利173件,實用新型599件。其中,2016年新增的授權發明專利件,2014-2015年完成國際專利申請4件。此外,福耀還參與制、修訂國家、國家和行業標準共8項。
因為創新,近年來福耀榮獲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創新榮譽、稱號。2016年10月,曹德旺獲頒全球玻璃行業最高獎項——金鳳凰獎,評委會稱“曹德旺帶領的福耀集團改變了世界汽車玻璃行業的格局。”
“為世界制造一片有靈魂的玻璃”,始終是福耀的最高追求,占領行業制高點的福耀,成為代表“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