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精菱玻璃機械董事長徐金陵先生
【記者/二馬】要說切割機,得從1998年說起,那一年安徽精菱玻璃機械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雙橋立交式精密切桌,改寫了我國玻璃切割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并在英國首屆國際發明博覽會上榮獲最高獎“金皇冠獎”,贏得民族榮譽。
如今,作為高級研究員,世界杰出華商,英國國際科學中心高級顧問,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五項國家專利發明人的精菱玻璃機械董事長徐金陵先生已譽滿行業,日前他接受了新玻網記者采訪。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玻璃行業的不景氣,思想與理念跟不上工業4.0的要求是他認為比較重要的原因。
玻璃工廠尤其是深加工企業用工成本的高居不下,伴隨著原材料的不斷上漲,混亂的國內市場大小企業魚龍混雜,日益增長的企業數量在殘酷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發展成為用拼價格的方式來維護企業的生存,部分企業已談不上謀求長遠發展,50%的機械小企業處于維持或倒閉的狀態。
維持過去的生產量,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和材料的利用率以及效率,是目前大多企業面臨的困境,這就要求企業發生改變。
徐金陵認為,目前新產品的更新周期已經做到極致,拼的是售后的服務,銷售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服務水平,如何提升服務業務水平,對部門領導的思想有高的要求,要求管理方式的轉變,不參與價格戰,只拼服務,拼性能與穩定,還有創新,而創新無非就是性能上的創新。

作為1998年成立的老牌企業,擁有全國最大的玻璃切割設備生產基地,在低迷的國內市場環境中,機械性的創新將取得重大突破。據徐金陵介紹,公司已開展與中空生產線、打膠機、鋼化爐的頂尖公司連線生產研發合作,利用創新與科技來降低用工成本,率先展開與工業4.0的連線研發,制定科學的工藝流程,目標是把原來的用工,例如一天二千平方米玻璃的鋼化、制作玻璃門窗等從原生產人員的支持數量,經挖潛降到50%,包括一線的生產干部。
目前研究的連線生產線,是從切割、自動上片,切割連線到快速磨邊,磨邊后到清洗機,從清洗機下片時機器手,原16人能減少到3人。門窗的生產同樣是與機械手連線。
對于與中空生產線、打膠機、鋼化爐的頂尖公司四家設備的連線形成完整科學的自動線,實現連線生產,徐金陵認為,這對四家公司的技術都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要求理念統一,生產工藝流程簡單,操作方便,人員精練。
據了解,新生產線的落地,有望在最近兩年到三年實現落地,徐金陵表態如果沒有這個堅定的目標,企業就很有可能就會被價格戰與理念不堅定顛覆掉,四家行業頂尖的企業把資源組合到一起,建立相互之間的誠信,做到努力奉獻,這兩年的投入可能會是吃虧,但多年后的這種理念會帶動中國玻璃深加工的資源革命。
徐金陵表示,目前的連線搭建來看,具備2億元以上的市場框架,如何去找突破口,往更深的一層去研究,靠精菱一家不行,這需要廣泛的人脈與關系、社會基礎與經濟基礎,為把行業高級工程師、技術人員、專家學者結合到一起,公司已與張家界永興玻璃共同創辦玻璃商學院。在徐金陵看來,中國玻璃機械的版圖上,切割機生產量蚌埠第一,生產線連線努力成為第一,商學院和網絡同樣需要第一,這樣形成三個網絡,通過造勢,需要持之以恒召集,實現行業的資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