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19077戶、居全國第6位,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2.4倍、總量居全國第8位,新興工業大省地位初步確立。”省委報告中公布的這組“高含金量”數據,讓很多代表覺得提氣。
“知道這些年安徽工業發展很快,但不知道這么快,這兩個指標都已進入了全國方陣的前列。”蚌埠代表團代表、水利部淮委主任肖幼表示,聽到這組數據時感覺非常振奮。
“聆聽報告的過程中,我的腦中不斷浮現安徽這幾年在全國爭先進位、影響力不斷提升的畫面。取得這樣的成績的確來之不易,報告為未來五年勾畫的藍圖更加令人振奮。”蚌埠代表團代表,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彭壽說,作為安徽的一分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充分享受到了安徽發展的紅利,從傳統行業科研院所到高科技企業集團,實現了過去無法想象的快速發展。
“我們已經連續五年實現收入、利潤雙倍增長,今年增長也將達到15%-20%左右,力爭達到150億。”彭壽院長表示,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安徽省委省政府所制定的戰略和政策,“省里把蚌埠確定為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的核心城市,創新的平臺和機制,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使我們實現了從創新鏈到產業鏈到資本鏈的三鏈融合。”
蚌埠玻璃設計院的跨越發展,是安徽制造業崛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院瞄準國內高端玻璃市場,堅持自主創新與產業發展雙輪驅動,不斷完善產業鏈布局,先后掌握了建筑節能玻璃、光伏玻璃和信息顯示玻璃等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建成了涵蓋超薄浮法玻璃、TFT-LCD液晶玻璃、ITO導電膜玻璃等多個類別的10多條整體裝備水平達到國際一流的生產線,形成從原料提純、玻璃到模組的整個信息顯示完整產業鏈。

“從傳統玻璃向新型顯示領域轉型,我們生產出0.15mm世界上最薄的觸控玻璃。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也將于明年三月份建成,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同時年底還將開建8.5代高世代線基板玻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首條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線。”彭壽說,經過多年的艱辛探索,安徽制造的影響力正不斷提升。
去年,以蚌埠玻璃設計院為龍頭的蚌埠硅基新材料產業基地,被確定為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目前,該基地規模已經位居全省第二。彭壽表示,在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上,安徽有基礎、有能力把硅基材料做成全國乃至世界的名片。
“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安徽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省委報告關于安徽工業未來藍圖的描繪,讓彭壽看到了更多發展機遇,“我們將借著安徽‘建設制造強省’的發展的大勢,圍繞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進行轉型發展,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打造,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