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呈現緊平衡
7月底以來,玻璃(1169, -23.00, -1.93%)市場再掀高潮,由華南、華中市場的大力拉漲擴展到全國范圍的普漲。近一個多月以來,玻璃期貨1701合約最高漲幅近15%,價格重心在不斷抬高。
各區域市場競相提價

圖為玻璃生產企業價格
廠家的紛紛漲價帶動市場信心。從各區域市場的表現來看,沙河玻璃年后以來一直保持慢牛行情,每次提價幅度在10—20元/噸,月均上漲50元/噸。正是這種小碎步模式的上漲,吊足了市場胃口,也使下游廠家欣然接受,加上對后市市場的預期偏好,貿易商進貨速度不減。
南方市場與北方的漲價節奏不盡相同。一季度華中地區在凈產能增加的壓力下,價格出現大幅下調,隨后在6、7月的梅雨季表現僵持。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華中價格都處于全國玻璃行業的洼地。華中市場行情的啟動起始于7月下旬恢復長江船運之后,近一個多月來,各玻璃廠家價格平均上漲390元/噸,漲幅達到34%。與華中相比,華南市場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上半年表現平平,但7月下旬以來,尤其近一個多月上漲近500元/噸,漲幅高達37.5%。同時,下游貿易商在價格連續上漲的驅動下積極備貨,有效地轉移了生產企業的庫存。
凈增加產能有限
玻璃生產企業之所以能夠如此大幅提價是有一定的底氣。目前國內共有浮法玻璃生產線352條,但在產條數只有240條,有70多條處于停產模式。從今年以來行業產能總體來看,市場凈增加10條生產線,共計8220噸日產量。不過,和今年火爆的行情相比,這一數據尚不足以構成供給威脅。尤其進入三季度以來,雖然市場表現較好,產能卻沒有明顯增加。一般來說,從點火到引板生產還需要一定時間,有點火意向的廠家會選擇在旺季之前進行,而目前來看,今年旺季供給端難以出現集中復產或新投產的跡象,產能增加壓力不大。

圖為玻璃生產線情況
分區域來看,今年河北、山東地區共計冷修9條生產線,涉及日熔化量累計4830噸,而兩地復產和新建產能共計10條,累計增加6600噸/天。相抵之后,河北和山東兩大產區凈增加產能只有1770噸/天。從時間軸上來看,5月中旬之后國內便沒有產能再冷修,而將近1/2的復產產能在6月之后點火,這也說明了上半年北方市場實際產能在減少,為價格走高提供了動力。即便在7月行情啟動后,產能出現凈增加,但對于龐大的市場產能來看,尚不足以掛齒。
南北方市場的漲價節奏不一,與產能不無關系。今年以來只有3條生產線冷修,而新建的4條生產線中有3條來自于南方,算上3條復產的生產線,產能凈增加2600噸/天。在去產能的行業大背景下,華中、華南步伐較為緩慢,加上南方地區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偏多,諸如雨季玻璃的儲存、運輸等都將對玻璃銷售產生壓力。不過隨著雨季對市場的影響效應淡去,華中、華南等地漲價后勁十足。
庫存低位支撐價格
自江蘇華爾潤逐步退出市場之后,玻璃行業產值總體下滑。一直到今年年初,玻璃當月產量同比增速才扭轉為正,6月平板玻璃產量同比增加2.5%,7月更是同比增加6.7%。然而產量在增加的同時,玻璃庫存卻在不斷下滑。6月底以來,生產企業庫存值急劇減少。6月末,玻璃廠家庫存同比下滑4.7%;7月末,庫存同比下滑5.77%;到8月底,該數據更是降低高達8.21%。這充分說明了玻璃需求市場的轉好,為廠家一步步抬高價格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圖為玻璃生產企業庫存值

圖為房地產各項數據
玻璃市場能否持續性好轉要看終端市場的消化程度。2015年下半年,房地產行業開始逐步回暖,今年更是持續發酵。年初以來,一二線城市量價齊增,并引發不少地方“地王”產生,商品房新開工和銷售累計面積同比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7個月,30家上市房企銷售額合計1.33萬億元,同比大漲72.2%,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帶動起建材商品行情。相比較而言,其他黑色建材商品是建筑市場的前端需求,而玻璃則是較為偏后期需求,故房地產竣工面積是影響玻璃現貨最直接的指標。從房屋竣工數據來看,1—7月,竣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達到21.3%,并且處于不斷上升階段,這也對玻璃需求提供了保證。
此外,今年以來不少城市房價出現暴漲,百城住宅價格指數屢創新高,8月全國100個城市新房平均價格為1227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幅度為2.17%,漲幅較上月擴大0.54個百分點。其中,有近70個城市房價呈現上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樓市成交持續高溫,各地方政府已陸續展開調控措施。前期漲幅較快的熱點城市紛紛展開限購、提高首付比例等政策。除了蘇州房價8月出現下跌信號外,多數熱點城市還沒有結束漲勢。不過隨著市場傳導效應不斷顯現,未來調控會進一步收緊,將有更多城市加入調控行列,市場或逐步降溫。從近三個月公布的數據中看到,房屋新開工、銷售以及房地產開發投資等這些具有前瞻性指標的同比數據已經開始逐步收窄,考慮到玻璃需求的滯后性,預計在未來2到6個月內玻璃消費將受到一定影響。

圖為百城住宅價格指數
不同合約走勢差異大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玻璃銷售旺季從“金九”開始,一般可持續到11月底。因此,體現在期貨盤面上,期價最高點可能在1701合約上出現。但考慮到今年市場在7月底就啟動了這波拉漲行情,并且呈現出強大的洪荒之力,華南的一些廠家在8月中旬甚至每天報價有40元/噸的漲幅,導致市場的旺季行情可能被提前預支,FG1609創下1358元/噸的高位。8月中旬之后,1609和其他合約走勢相關性開始走弱。一方面由于1609合約臨近交割,其跟隨現貨市場價格頻繁變動,行情走得較為獨立;另一方面1612之后的合約對應的廠庫升貼水有較大變動,除了金晶科技之外,其他廠庫全部平水,更真實地反映了市場格局。長遠來看,1701與1705合約價格或繼續擴大。

圖為各合約價格走勢
綜上所述,玻璃現貨市場的這波漲勢主要受到建筑市場需求的拉動,無論是商品房竣工面積的高漲還是二手房成交數量的好轉都刺激了玻璃需求的增長。在各廠家提漲現貨價格的同時,低庫存、產銷率高均顯示出行業良好運轉的信號,給生產企業一定的信心支撐。在此背景下,后市玻璃價格還將保持高位振蕩局面。不過,急速上漲的行情伴隨的風險往往也較大,隨著后市地產調控政策再次收緊,樓市逐步降溫之后,玻璃期價也會下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