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排排機械手輕盈翻轉,精準抓取、碼放“新鮮出爐”的超薄玻璃。
近年來,德金堅持不懈推進技改,持續調結構、練內功、增效益,逐步成長為沙河玻璃產業一顆耀眼的明珠。河北省名牌產品“德金”牌玻璃,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建起“一窯兩線”,勇闖高端市場
德金玻璃公司3號車間,一口窯爐可供兩條生產線同時生產。“這是公司2019年投資12.6億元開展技術創新,打造的全國第三條、全市第一條‘一窯兩線’玻璃生產線。”車間主任李玉杰說,傳統的玻璃生產中,一口窯爐只能供一條生產線、生產一種規格的產品。生產線改進之后,不僅可同時生產多種尺寸的玻璃,產品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憑借這次生產技術提檔升級,德金成為河北省第一家可以制造汽車玻璃的企業,并成功進軍超薄超白玻璃生產領域,在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急流勇進闖入高端市場。德金瞄準新能源、電子產品等領域,研發生產可用于電子產品制造、新型材料發電的玻璃產品。這些產品對玻璃都有一個相同的要求——薄。0.8毫米是什么概念?大概相當于人指甲蓋的厚度。玻璃易碎,太薄的玻璃無法使用常規的切割手段進行加工。面對技術難題,德金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聘請專家團隊成立實驗室,用了4年,生產出全省第一塊0.8毫米超薄超白玻璃。“這種超薄超白玻璃,可以用于顯微鏡、顯示器和太陽能發電等領域。”企業副總工程師張棟說,2019年起,德金與中建集團合作,改良生產線,提升生產技術,生產的超薄玻璃用于制作太陽能薄膜發電等新型設備,把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建強“智慧大腦”,提升產品質量
建強“智慧大腦”,提升產品質量
德金玻璃大數據指揮中心,十幾個電腦顯示器上跳動著不同的數據和生產線監控畫面,實時展示“一窯兩線”數據模型。

一窯兩線”生產線
“前些年成品玻璃需要人工進行搬運。”有多年搬運玻璃經驗的李玉杰說,智能化改造提高的不僅是生產效率,還有安全水平。
位于生產線末端的30臺機械手,分秒間就把傳送帶上的玻璃“抓”起,完整無損地分門別類、碼放歸位。

機械手正在搬運玻璃原片
除了搬運環節,質量檢測環節,也有了“智慧大腦”。“以前,我們全靠人眼看玻璃的凹凸和氣泡鑒別產品優劣。如果存在質量問題,整塊玻璃會被直接扔掉,這就會產生人力、物力的浪費。”李玉杰介紹,現在,電子探頭可以精準識別玻璃中肉眼看不到的瑕疵,對發現有瑕疵的局部進行“優化切割”,哪里有問題就裁哪里。
如今的德金玻璃生產線,從熔煉、退火,到分裝、打包,全部工序都由電腦后臺操控完成。玻璃尺寸、熔爐溫度、進料速度都實現“一鍵操控”。
2023年,由德金出廠的玻璃優等品率為86%,與生產線改造前相比提升了15%。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讓企業贏得了晶龍集團、福耀集團等越來越多行業龍頭合作商的青睞。
踐行節能減排,堅定向“綠”而行
與1500攝氏度“親密接觸”是什么感覺?德金給出了答案——把手放在距離烈焰僅30厘米左右的窯爐外壁,絲毫沒有燙手的感覺。
“我們采用新型納米材料建筑外壁,把窯爐打造成一個巨大的‘保溫杯’,把熱量‘鎖’在窯爐里,充分利用燃料釋放的熱能,達到節能的目的。”李玉杰說,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做成裝修材料。雖然這項收入并不高,但是也讓企業在貫徹環保理念上有了更大的動力。
向“綠”而行堅定不移。從2021年開始,德金在自己生產的玻璃產品中添加新型光能發電材料,裝在辦公樓和廠房的外立面。與傳統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不同,這種新材料制成的發電設備不需要向陽安裝,有微弱的光線就可以發電,顏色也可以自由選擇。現在,德金公司的“玻璃墻”每天可發電400多千瓦時,基本可以滿足廠區辦公用電需求。
“未來,德金玻璃要在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同時,努力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吸引下游企業到邢臺投資建廠,為‘工業立市’戰略貢獻德金力量。”張棟說。
“我們采用新型納米材料建筑外壁,把窯爐打造成一個巨大的‘保溫杯’,把熱量‘鎖’在窯爐里,充分利用燃料釋放的熱能,達到節能的目的。”李玉杰說,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做成裝修材料。雖然這項收入并不高,但是也讓企業在貫徹環保理念上有了更大的動力。
向“綠”而行堅定不移。從2021年開始,德金在自己生產的玻璃產品中添加新型光能發電材料,裝在辦公樓和廠房的外立面。與傳統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不同,這種新材料制成的發電設備不需要向陽安裝,有微弱的光線就可以發電,顏色也可以自由選擇。現在,德金公司的“玻璃墻”每天可發電400多千瓦時,基本可以滿足廠區辦公用電需求。
“未來,德金玻璃要在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的同時,努力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吸引下游企業到邢臺投資建廠,為‘工業立市’戰略貢獻德金力量。”張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