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應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邀請,耀華集團組建了一支由技術中心副主任陸志強任領隊的17人外援團隊。該團隊匯聚了耀華秦皇島、中聯玻璃、耀華宜賓等成員單位的窯爐、設備、工藝技術領域的專家及技術骨干,前往孟加拉AKIJ玻璃公司,提供投產及相關技術服務。
敢于擔當
孟加拉AKIJ600噸/日生產線項目由中國建材國際工程總包籌建,是目前孟加拉國拉引量最大、裝備水平最先進的生產線。由于孟加拉AKIJ公司初次涉足玻璃行業,當地人員缺乏生產經驗。援建團隊肩負起了投產、培訓、技術支持等多項任務。面對這一挑戰,他們發揚能打硬仗的精神,突破常規、勇挑重擔。

創造紀錄
外援團隊于6月12日抵達孟加拉工廠現場,面對緊迫的時間與繁重的任務,他們全身心投入工作,全面梳理了工藝流程,深入了解各項工藝過程。
團隊技術人員針對原料硅砂高鋁的特性,進行反復多次配方設計;面對熔窯換火時出現的問題,與相關公司進行了多次協商與調試。在完善了錫槽成型工藝控制的同時,結合實際,提出退火窯F區邊部擋風板、退火窯屏風等的設計建議工作,不斷提升工藝操控水平。
通過外援團隊的精心組織,熔窯于6月16日順利完成過大火,6月18日進行了熱裝,6月23日實現一次性引板成功,創造了孟加拉國浮法玻璃工程的最快紀錄。
授人以漁

玻璃成功下線后,卻發現板面上出現了黑色結石,這一突發情況引起了團隊的高度重視。經過對硅砂、白云石、石灰石等原料的細致排查,最終將問題的焦點鎖定在了白云石上。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推測,團隊進行了專業檢測,確定了黑色結石是由白云石中引入。經了解,客戶所使用的白云石均為塊狀料進口,且缺乏完善的進廠檢驗標準,導致其中混雜了橙色、黑色等伴生礦物。
針對這一問題,援建團隊迅速提出了解決方案,請業主安排對現有白云石進行全面挑揀,去除其中的雜質。為進一步提升玻璃的質量,團隊還建議使用從阿聯酋進口的碎玻璃。經過一系列工藝調整后,黑色結石的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產品的質量也實現了快速提升。
孟加拉AKIJ公司為搶占市場、創立品牌,在投產僅7天后要求生產2.5mm的玻璃。在業主玻璃原料鋁含量偏高,當地員工技術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對外援團隊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面對客戶的迫切需求,團隊進行前期技術分析、論證及充分準備,通過調整原料配方、優化混合均勻度、控制熔化溫度、調整成型參數、設定合理的退火溫度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在投產后的第10天成功將玻璃厚度由3mm改為2.5mm,玻璃的斑馬角、彎曲度、透過率等指標均達到了國際標準。
在投產后第25天后,外援團隊克服了改擴板頻次高、穩定時間短,缺乏退火屏風、邊火、邊部擋風板等諸多不利條件,又成功轉產了12mm厚度的玻璃。
期間,外援團隊邊生產、邊改造、邊摸索工藝參數、邊培訓,陸續攻克了橫掰生碴、掰邊等難題,在產品質量的穩步提高的同時,孟加拉工人的操作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技能精湛
為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耀華集團黨委設立了外援孟加拉國生產技術團隊臨時黨支部,6名黨員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緊密串聯起整個團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陸志強作為支部書記、項目負責人,統籌安排每一項工作不分晝夜、不辭辛勞;工藝技術負責人孫立群,仔細檢查每個環節的工藝流程及技術指標確保生產平穩運行;窯爐專家李國,每天圍繞熔窯反復查驗、調整,天天汗流浹背;電氣專家康分輝,哪里控制系統、儀器設備有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黃宏作為一名老黨員,在混合機開機試車前親自鉆入混合機里細致檢查;高軍立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氫站老師傅,確保為錫槽提供優質穩定的氫氣。
在外援團隊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孟加拉AKIJ玻璃公司產質量穩步提升,并按照合同約定,生產多品種、多規格的產品,為孟加拉AKIJ玻璃公司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獲得孟加拉AKIJ玻璃公司的高度信任與認可。
在孟加拉期間,外援團隊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耀華人的精湛技術和專業素養,為耀華品牌塑造寫下生動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