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昌市當地媒體報道,3月31日凌晨3時左右,南昌出現大風雷電和強降雨天氣。
多位業主介紹,出事的3人分別住在該小區某棟的20樓和11樓,其中兩位是祖孫倆。60多歲的奶奶和11歲的孫子一起在房間睡覺,凌晨兩三點,被大風連人帶窗戶、床墊一起卷到外面。11樓一位60歲老人也被狂風卷下樓,找到時都已不幸遇難。
4月1日,記者從當地警方獲悉,此次事故還在處理中,“暫時沒有嫌疑人”。
警方正在調查是否涉及建筑質量問題,結果還沒出來,“如果有這個情況,會依法處理的”。

事發現場
多方最新回應
“那個小區交付有十多年了,房子是沒有質量問題的。”
接受記者采訪時,事發小區開發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據我們初步了解,那個窗戶是業主自己裝的。”
小區所在的南昌市南昌縣八月湖街道辦工作人員回復記者,事故發生后,街道辦也派人到現場查看了情況,并已經連同事情的原委匯報給上級部門,暫時不便對外透露。
玻璃窗為什么會被大風直接吹走?
記者聯系上浙江杭州建筑專業人士洪先生,他有著十多年門窗幕墻從業經歷。洪先生說,從現場圖片看,南昌這戶人家的玻璃窗不算落地窗,只是普通意義上阻隔外界、封住陽臺的玻璃窗。
“落地窗是‘定玻’,也就是窗戶直接固定在地板面上,中間沒有任何橫檔。這戶人家的玻璃窗,上下1米的位置是有橫檔的,底下還有一段墻體。但是在大風的作用下,玻璃窗的框架都已經散掉了。”
洪先生說,這種窗戶的框架一般采用鋁合金,高層建筑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不過每年臺風天或強對流天氣,都會有幾個類似案例。
洪先生說,南昌發生的這個情況,除了天氣惡劣,可能還有兩個原因。
“首先,門窗材料可能不合格。根據《建筑玻璃應用技術規程》和鋁合金門窗標準,國家對鋁合金窗戶規定的標準壁厚不得小于1.4毫米。但是現在的市場上,大量充斥著非國標產品,有的地方甚至把窗戶壁厚做到了1.1毫米或者1.2毫米,顯然是不符合規范的。壁厚如果達不到要求,鋁合金材料就薄了,窗戶抗風壓的強度不夠,大風來的時候容易破裂和脫落。”
“第二,安裝可能也有問題。比如窗戶每條邊上打的固定點,如果 從最角落的地方開始算起,10到15厘米處需要打第一顆螺絲,中間每顆螺絲的間距不能超過40厘米。很多工人可能圖省事,只在每條邊打兩顆螺絲。根據“狹管效應”,遇到強對流天氣,室外的風壓比室內的高,如果窗戶的固定點不夠,便容易造成脫落。”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高鐵列車進站的時候,人是不能站在列車旁邊的。因為高鐵過來帶著風,風速快的話,人和列車之間的空氣風壓會小,人會被吸過去。”
洪先生說,強對流天氣時出現玻璃整塊脫落或者部分碎裂的情況,和玻璃厚薄有關系,玻璃薄的話強度明顯不夠,整體也容易碎。
“現在的玻璃一般采用鋼化玻璃,強度還是足夠的。用鋼化玻璃做窗戶,能抵御多大的風也不一樣,需要看樓層高度。不同樓層高度的玻璃,抗風壓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實際上,玻璃有個安全范圍內的最大使用面積。比如面積2平方米以下,5毫米厚的玻璃就夠了。超過2.5平方米,你就要用6毫米厚的。以此類推,可能就要用8毫米、10毫米、12毫米厚的,再大可能就要做成中空夾膠玻璃或者用其他方式來處理。”
洪先生說,南昌被風吹下去的人,可能在玻璃被瞬間吹落時,在接近陽臺的位置。
“一般陽臺的高度是2.2米,我覺得這個窗戶大概率是推拉窗。如果安裝過程做得比較差,可能就沒有做好推拉窗墜落的預防工作。推拉窗是可以左右移動的,中間也有間隙。正常來說,會有一個限位裝置,人用手去提一下,它不會掉出來。”
不過,由于玻璃的制作工藝,玻璃本身還是有千分之三的爆裂風險。洪先生說,如果要做安全性較高的窗戶,框架的強度足夠的同時,玻璃也有要求。
“我們常規的玻璃叫作中空玻璃,內外兩層,中間是空氣。如果樓層比較高、窗戶比較大或者落地的玻璃,需要做成中空夾膠玻璃。這種就類似商場的玻璃護欄,如果碎了之后,玻璃是不會掉下來的。碎片會被粘在薄膜上,能夠防止碎片扎傷和穿透墜落事件的發生,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安全玻璃。視頻上的這種是普通的中空玻璃,受到外力影響可能會碎裂或者整個掉下來。外面那層碎了就直接掉下去了,如果里面那層碎了就掉在室內。”
洪先生說,這種事情也是可以預防的。首先,裝修時需要找到規范的商家,其次就是將中空玻璃換成中空夾膠玻璃。
高層安裝落地大玻璃安不安全?
有網友稱“太可怕了,大風將家里的落地窗整個吹掉了,還砸壞了家里的墻。屋里的家具上面都是玻璃碴,東西被吹得到處都是”。還有網友說,高層最好不要安裝大的落地玻璃。
洪先生說,現在很多落地玻璃越做越大,越大的玻璃越要做成中空夾膠玻璃。夾膠面盡量放外側或者兩層都做上,這樣的話,即使外面那塊玻璃碎了,它是不會掉到樓下去的,不危害公共安全。
強對流的天氣來臨前,要及時關好門窗。即使門窗強度足夠,也不要打開背風面的窗戶,開了以后,極端情況下人就可能會被吸走。
此次強對流已造成南昌4人死亡
記者從南昌市氣象服務中心官方微博獲悉,3月31日,江西南昌出現強降雨、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此次強對流天氣已造成南昌市4人死亡,10余人受傷。
南昌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大風速
為何會出現這場毀滅性的“天災”?記者了解到,下擊暴流與“狹管效應”,使得南昌市形成了一場堪比臺風的陸地大風。
被大風吹落墜樓的事發地在南昌縣,南昌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孟明華告訴記者,這次強對流天氣的最強風超過12級,出現在南昌縣,在塘南紅星站。3月31日凌晨4時,塘南紅星站記錄到最大風速達35.3米/秒。這是南昌市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的第二大風速。
“中國氣象愛好者”推測,如此強的風應該屬于“下擊暴流”,事發樓層屬于高層,風力可能變得更強,再加上高樓與高樓之間的“狹管效應”,事發時風速甚至可能有14~15級,威力相當于強臺風登陸。
孟明華證實了“下擊暴流”的說法,他介紹,3月31日凌晨3時至4時,南昌受到颮線(范圍小、生命史短、氣壓和風發生突變的狹窄強對流天氣帶)自西向東快速移動的影響,這個過程中局地可能會伴有下擊暴流。
下擊暴流是一種強對流天氣現象,它能在瞬間產生強烈的下沉氣流。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發展成熟的強雷暴云團內,具有突發性、局地性和小概率的特點。下擊暴流到達地面后,會產生一股直線型的大風,風速會隨著接近地面而增大,地面最大風力可達十五級。
孟明華表示,此次南昌的極端大風造成風毀嚴重,很有可能是“狹管效應”使得風速在原來基礎上變得更大。
“中國氣象愛好者”提醒,未來幾天南方強對流天氣仍然頻繁,惡劣天氣來臨時一定要遠離門窗,躲在堅固的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