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顯示行業的輝煌演進歷程中,東旭集團總工程師李青所帶領的技術團隊,憑借其卓越的技術實力和自主創新精神,兩度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地位,為我國顯示行業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裝備和材料。
在CRT顯示時代,東旭集團迎難而上,傾力研發電子玻殼裝備,最終成功掌握了全套裝備的制造能力。至2004年,東旭集團已經嶄露頭角,成為當時國內很大的電子玻殼裝備制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50%。這一突破性的成功,為我國CRT顯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東旭集團并未滿足于已取得的成就。隨著顯示產業大環境的變遷,他們于2004年戰略性地轉向了面板核心材料——液晶玻璃基板的研發。這是一場更為艱巨的挑戰。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與嘗試后,東旭集團終于在2010年實現了突破,他們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的國產化,為國內面板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配套支持。這一重大突破再次為我國顯示產業從源頭突破了瓶頸,為國家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篇章。

掌握相關技術后,東旭集團與京東方等面板企業開始了補鏈、強鏈的產業化布局。他們緊跟時代步伐,順應顯示產品大屏化的發展趨勢。隨著顯示產品大屏化趨勢的逐漸增強,東旭集團攻堅克難,逐步實現了液晶玻璃基板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封鎖與產品的壟斷,確保了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在東旭集團的推動下,液晶玻璃基板終于實現了降價。這一成就的影響深遠,累計為下游降本達2800億元。主流尺寸的液晶電視價格也從萬元降到了千元,這一改變對整個產業和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價值影響。東旭集團的貢獻不僅在于技術突破,更在于他們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和積極推動。他們的行動激發了整個顯示產業的活力,也帶動了社會的消費升級。
回顧我國的顯示產業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從CRT時代的獨領風騷,到液晶顯示時代初期的困境,再到如今東旭集團所推動的新型顯示產業鏈上游的“進口替代”,每一個階段都凝聚著東旭人的智慧與汗水。
在新型顯示產業的浪潮中,東旭集團始終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李青表示,正是東旭集團液晶玻璃基板的國產化吹響了我國新型顯示產業鏈上游“進口替代”的號角。這一突破不僅彰顯了東旭集團的科技實力,更為中國顯示產業的發展描繪出了一片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