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德國特種玻璃制造巨頭肖特集團(SCHOTT AG,簡稱“肖特”)在浙江縉云正式啟動新引入的藥用中硼硅棕色玻管窯爐,這是國內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中硼硅棕色玻管窯爐。
“雖然目前國內的需求仍以無色玻管為主,但我們也看見了日益增長的光敏藥物包裝需求,因此引進棕色玻管產線。這是肖特希望服務好中國市場、中國客戶的決心。”肖特玻管中國區銷售與市場總監蔣瓊說道。
據悉,今年已是肖特連續第六年赴約參加進博會,而進博會帶來的持續商機讓肖特在華業績實現了五年連增。多年來,中國一直都是肖特集團最大的增長市場。
持續加碼中國市場
加大投資、新設工廠、引進高端生產線.....可以看到,肖特在近幾年持續加碼中國市場。過去5年來,肖特在中國的總投資超過1.7億歐元。其中,縉云玻管工廠前后共投入1.3億歐元。
最新的一項投資成果就是,今年4月,位于浙江縉云的中硼硅棕色玻管產線正式成功啟用。新窯爐和產線將生產菲奧萊B10棕色玻管。蔣瓊介紹稱,這是肖特首次向國內引入棕色玻璃熔煉的核心技術,以實現本土化供應。
據了解,多種關鍵藥品,如心血管疾病藥物、抗生素和維生素等都對光格外敏感,其成分容易在光的照射下產生反應,如氧化、降解、聚合反應等,不僅降低藥物活性,嚴重影響藥物的療效,而且可能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性物質,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對于這類光敏藥物來說,在生產、運輸和臨床使用過程中都需要嚴格地進行遮光避光,藥物的包裝必須穩定且可阻擋光的透射。而棕色玻管因為有著出色的避光性能,正是光敏藥物的理想包裝材料。
“肖特首次將玻璃熔煉的核心技術引入中國后,2021年玻管工廠正式啟用,不過那時候還只能生產透明玻管,中硼硅棕色玻管需要進口。但如果是純依靠進口的話,對于國內客戶來說,在資金、交貨時間等方面都會面臨一定的壓力。”蔣瓊表示,肖特引入玻璃熔化的核心技術,也是因為看到了中國市場的無限潛力。
據稱,藥用玻璃作為一種最為常用的藥包材,其質量直接影響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隨著十三五”規劃時中國提出“健康中國2030”的概念,加上在藥品一致性評價、關聯審評審批的背景下,對醫藥包裝、用藥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中國醫藥包裝行業由此開始了從低硼硅轉向中硼硅的行業升級。
加速綠色轉型
玻璃制造在全球都屬于高能耗、高排放的行業,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是擺在整個行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在國內,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以及相關節能減排政策的鞭策和指引,也有越來越多的玻璃生產企業開始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創新。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今年的進博會上了解到,目前肖特集團同樣正在加速綠色轉型。在2022年公布的“2030年氣候中和”項目白皮書中,肖特宣布計劃在特種玻璃的生產研發中,探討以新能源代替傳統化石能源。
“傳統的玻璃生產往往是使用化石燃料、天然氣和燃料油來加熱熔化窯爐,在部分情況下使用電力。而肖特現在正在研究,是否可以用純的電力或氫能進行玻璃熔煉。難點是轉換能源之后,我們必須確保所生產的產品還能保持原有的品質。”肖特醫藥全球商務經理王磊告訴記者。
今年9月,肖特醫藥在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這也是德國今年最大的IPO項目。王磊表示,上市后,肖特股份公司仍然是肖特醫藥的大股東,同時IPO項目所帶來的收益將有助于肖特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增長和綠色轉型,其中也包括在中國的醫藥包裝和玻管工廠推進能源變更。
特種玻璃的制造需要高達1700℃的溫度,使用氫氣加熱玻璃熔爐是否可行?至少,肖特目前的研究進展是不錯的。
據悉,2022年底,肖特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規模試驗。這些試驗將35%的氫氣添加到以前只使用天然氣的熔爐中。結果表明,肖特可以完全改進熔融技術,不再使用化石燃料。
今年年中,肖特又取得另一項重大進展,在實驗室中使用100%氫氣并成功生產出試驗玻璃熔體,完全未使用任何天然氣。
值得一提的是,肖特還大力投資綠色能源,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在中國縉云投建的兩家新工廠,均實現了100%的綠色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