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四川主題采訪活動繼續進行。調研采訪過程中,媒體記者深入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一探奧秘。

采訪團調研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

工作人員正在監控生產的各環節
自古以來,自貢市就有“千年鹽都”的美稱。數據顯示,自貢整座城市的大小鹽井星羅棋布,多達上萬口。而在園區中,氟硅的原材料會大量使用鹽鹵資源,這也讓自貢這座“千年鹽都”抓住轉型的話語權。
作為中國中化在全國布局的16個特色專業化基地之一,自貢川南新材料化工園區立足自貢鹽化工,氟化工比較優勢,積極打造“以鹽化工為基礎,氟硅材料為主線、起新能源材料與精細化工為兩翼”的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中國中化、中國建材等央企,江蘇國泰、無錫東恒等10余戶行業龍頭企業,以及1家外資企業德國梅塞爾都先后入駐園區。”自貢市沿灘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李懷和表示。目前,共簽約重大項目31個,提供就業崗位7000余個。

不同厚度的玻璃

生產車間

生產車間內的機器人手臂正在工作
“這里可生產的最薄玻璃僅有1.6毫米厚。”園區內的生產車間里,凱盛(自貢)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華東指著厚度各不相同的玻璃向記者介紹道。
凱盛(自貢)新能源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首家、四川省目前唯一的太陽能光伏封裝材料制造企業。可生產全球最大尺寸和最薄的光伏玻璃產品,年產太陽能封裝材料15.6萬噸。
進入生產車間,熱浪撲面而來,多臺機器人手臂在流水線上移動。各種原材料經過熔化、成型、切裁等工藝后,加工成背板玻璃和蓋板玻璃,經由磨邊、清洗、包裝多個工序之后流入市場。
面對光伏玻璃需求的日益增長,對其品質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李華東稱,用于光伏發電的產品要求透光率高、抗腐蝕性強、抗日曬老化效果好。
現場,記者了解到,目前園區正加快推進擴區拓園,全力開展化工園區擴區認定,并按“每年新增1平方公里承載能力,滾動儲備1平方公里”目標向西、向南開展拓園工作,今年預計新增承載能力2300畝,持續提升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