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第一個交易日,玻璃期貨盤面表現較強,與節日期間玻璃現貨市場的表現相呼應。
長假期間,玻璃市場的銷售量與生產量基本持平,市場供需平衡。從市場預期與現實的錯位來看,這意味著市場需求釋放是超預期的,沒有出現庫存超預期累積的情況。從過去10年庫存變化情況看,長假假期因素對玻璃庫存影響不大,今年長假玻璃市場與往年同期相比并沒有明顯的不同。在價格方面,玻璃現貨整體上保持穩中有升,存在一定趕工預期的東北、西北及華北漲勢較為顯著,并進一步傳導到華東、華南、華中等地。今年長假期間玻璃市場的表現比較出色,廠家開工率高、產銷平衡、價格穩中有升。玻璃原片企業能實現以漲促銷的目的,供需形勢相對健康、下游深加工企業庫存偏低,存在補庫需求是重要的基礎條件。本輪現貨調漲同時受到純堿、煤炭等原燃料價格高企的推動,行情有一定的延續性。
數據顯示,玻璃年內供給持續負增長, 2023年8月全國平板玻璃產量為8227.6萬重量箱,同比下降7.2%;2023年1—8月全國平板玻璃產量63253.3萬重量箱,同比下降8.2%。需求端,房屋竣工面積43726萬平方米,增長19.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1775萬平方米,增長19.5%;調研顯示,家裝環節對玻璃需求呈現出顯著的集中釋放現象。供減需增的共同作用下,原片企業庫存持續去化,截至9月末,重點監測省份生產企業庫存總量為3982萬重量箱,環比減少227萬重量箱,降幅5.39%;庫存總量較去年年末減少1432萬重量箱,降幅26.7%。玻璃原片主產區之一河北庫存連續數周運行在近10年來同期低位附近,企業沒有顯著的銷售壓力,調漲價格顯示出對后期行情的樂觀期待。長假期間現貨市場表現偏強,這支撐了節后盤面價格走強。
短期除關注下游深加工補庫需求釋放外,長假期間煤炭價格持續拉升是值得注意的一個變化。煤炭需求旺季到來前,煤炭價格攀升將顯著抬升玻璃生產成本,從而提升玻璃2401合約的估值水平,當前高達300元/噸的基差存在顯著的修復空間。投資者需要關注市場動態,并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制定合理的投資策略。
中長期來看,玻璃產業節能降碳高質量發展任務更加緊迫,玻璃行業生態將顯著變化,這一變化是玻璃定價邏輯中更值得關注的因素。
2023年8月工信部等部門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實施期限為 2023—2024 年。方案指出,建材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行業保持平穩增長,2023年和2024年,力爭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5%、4%左右。綠色建材、礦物功能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主要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5%以上,水泥、玻璃、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超過15%,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不斷提升。工作舉措包括推進綠色化改造。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行業為重點,分年度發布節能降碳技術目錄、應用指南,推廣“解剖麻雀”試點,總結改造方案,支持建設一批示范項目,支持建材企業爭創環??冃?A 級。方案還提到要加強水泥和平板玻璃行業差別化管理。新改擴建項目嚴格落實相關產業政策要求,滿足能效標桿水平、環保績效 A 級指標要求。嚴格產能置換,遏制新增產能,禁止以技術改造等名義擴大產能。發揮能耗、環保、質量等標準作用,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等重點行業和數據中心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在推進能效提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市場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并用。過往的實踐證明,無論是通過行業大面積虧損倒逼產能退出,成本低的勝者為王,還是通過“能者多勞”讓能效水平高的玻璃生產線能效邊際提升,停產改造去靠近政策要求,均難以適應“雙碳”時代對玻璃行業耗能水平“脫胎換骨”的要求。保持玻璃行業有合理利潤,引領行業高水平投入的同時,對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合理設置政策實施過渡期,引導企業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提高生產運行能效,堅決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落后工藝、落后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