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玻璃深加工企業訂單同比明顯下降。根據筆者調研了解到,1—8月,部分深加工企業訂單相比去年下降超過30%。一方面是因為來自終端房地產的實際需求減少,很多項目無法正常開工;另一方面是因為深加工企業擔心客戶回款拖延,寧可不接單,也不想墊資參與有高風險的項目。
下游訂單少了,深加工企業對于玻璃原片的需求和庫存也相應減少。據筆者了解,部分深加工企業的原片庫存從半個月至一個月的水平,下降到現在一周至兩周的水平。甚至有的深加工企業為了減少開支,把部分倉庫用于出租以降低成本。由于對市場信心不足,深加工企業建庫意愿減少,對玻璃原片大幅漲價的預期也隨之減少。即使未來玻璃廠價格大幅拉漲,深加工企業也會對下游新訂單進行提價以此來轉移增加的成本。而短期來看,市場上原片貨源相對寬松,深加工企業不需要大量囤貨而使自己承擔跌價風險。
玻璃原片現貨價格自今年5月到7月連續回調讓深加工企業心有余悸。以華北5mm大板主流價格為例,5月最高價在2100元/噸左右,連續跌價兩個月至7月初的1700元/噸。之后玻璃中下游開始補庫,產銷轉好,期貨盤面跟隨上漲,玻璃廠在旺季前提前漲價。各種政策出臺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疊加北方暴雨天氣短期又給供應端造成較大壓力,導致下游訂單火爆。但是9月需求沒有持續改善,目前的原片現貨價格處于今年的相對高位,期貨盤面價格也小幅回落。
玻璃原片在需求旺季前提前漲價,可能透支了部分繼續上漲的空間。房地產行業弱現實格局尚未實質性改善,新訂單依然不足。筆者從部分企業了解到,雖然客戶付款方式以月結為主,但大部分回款會拖到一個月以上,有些欠款可能會延長到三個月。對于即將到來的中秋和國慶假期,部分深加工企業對于節前順利拿到欠款表示不樂觀。因此,他們節前進行大量補庫的可能性較小。
展望未來,玻璃供應端依然會有潛在新增產能。近期,江西宏宇二線點火復產,華南還有江門信義和廣東八達尚未點火。預計10月浮法玻璃日熔量會繼續增加。利潤端,以石油焦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利潤在500元/噸以上,以動力煤和管道氣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利潤也在200—400元/噸之間,行業高利潤導致多數玻璃廠加大生產力度,優先出貨為主。一旦出貨受阻、開始累庫,玻璃廠以價換量的可能性較大。因此,筆者認為,短期玻璃盤面上漲驅動有限,主力合約做多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