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貿港的優惠政策更多了,高新區的生活條件與交通環境也更加便利了,為我們的生產經營創造了諸多利好。”走在自家工廠內的玻璃生產線上,看著一塊塊整齊劃一的玻璃正陸續打包向客戶發出,海南海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孔維斌不禁十分感慨。

海南海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長孔維斌。記者李昊攝
從一名基層的玻璃銷售一步一個腳印做起,到如今成為一家有著160名員工,年產值超過2億元的玻璃加工制造企業的董事長,孔維斌的創業故事發生在海南的土地上。1994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孔維斌從深圳來到海南,在一家大型的玻璃加工企業從事銷售工作近三年。離開海南多年后,打算創業的他在考察了國內多個地區,最終將公司創辦的地點選回海南海口,作為創業的起點。
由于玻璃的易碎屬性以及海南獨特的島嶼特點,省外的玻璃流入海南的數量較少,省內玻璃企業生產的玻璃也以內銷為主,吃的是“本地飯”。但在自貿港建設以前,由于所屬的是傳統行業,加之同行之間競爭日漸激烈、園區生活不便利等原因,該公司每年的員工流失率在30%-40%之間。如何“保效益”“留住人”,成了企業亟待解決的困擾。

俯瞰海南海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工廠區。記者李昊攝
“以前我和員工們聊天,他們老說工作之余沒事干,公司離市區遠,交通不夠便利,沒有歸屬感。那時候,我時常為‘缺人’而發愁。”孔維斌告訴記者,當時公司內員工的跳槽時有發生。但隨著海南自貿港啟動建設后,不少省內年輕人選擇留在海南就業發展,還有不少省外人才來到海南尋找就業機會,加入到自貿港建設的隊伍中,這也為諸多省內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自貿港建設為企業創造了更加開放與優渥的發展環境。在省內,孔維斌的企業開始接觸到更多隨著自貿港建設而興起的知名項目,完成了諸多“大單”。如海棠灣洲際酒店、亞特蘭蒂斯、海棠灣威斯汀、融創日月灣、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等多個大型項目均選用了該企業生產的玻璃制品,企業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海南海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工廠內的玻璃生產線。記者李昊攝
令孔維斌印象十分深刻的,是2020年前后,該公司向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供貨的產品訂單。由于當時已經確定2021年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會展中心二期的項目建設周期更顯得“時間緊”“任務重”。而正如廣大國內外參展商與省內居民所看到的,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從造型上更具現代設計感,外立面使用的玻璃多為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異型玻璃,這也為玻璃的生產制造以及按時交付提出了挑戰。
“會展中心二期有不少三角形或者菱形的玻璃,不同于長方形的普通玻璃,這些異型玻璃燒制的難度更大;而且由于場館二期需要嵌入的每片玻璃的參數各不相同,無法批量進行生產,不少玻璃需要通過設備一片一片人工進行燒制。”孔維斌回憶道,“最終,我們通過日夜加班加點的生產,按時按量高標準地完成了總計約1600塊各參數玻璃的生產任務,以實際行動助力會展中心二期的按時落成以及首屆消博會的如期開幕,也得到了客戶的認可與肯定。”
如今,孔維斌的企業已經開始享受“雙15”稅收優惠政策,他本人也已將戶口遷到海南,正式成為了一名“新海南人”。“自從我來到海南,我的付出與努力在這里都得到了回報。未來我還希望能夠繼續乘著自貿港的浪潮,為海南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孔維斌說。
我和我的自貿港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海南自貿港建設蓬勃興起,在深化改革開放中全力增進民生福祉,廣大人民群眾和企業對自貿港建設的認同感、參與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極大增強。結合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我們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陸續推出“我和我的自貿港”系列報道,講述海南自貿港建設給他們帶來的紅利和顯著變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