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琴琴正在精心制作玻璃器皿
在今年的“全國五一勞動獎?wù)?rdquo;獲得者中,有我省一位優(yōu)秀的農(nóng)民工代表,她就是祁縣大華玻璃實業(yè)公司的羅琴琴。
5月12日,記者走進熱氣騰騰的玻璃吹制車間,一眼望去,羅琴琴坐在大椅子上,左手麻利地將推桿頂部玻璃杯身下面粘著的料推至天然氣燈上烤勻,又迅速拉回,右手拿起浸泡在水中的鉗子,對準烤得紅彤彤的料一拉,那個叫做“挺”的部位就神奇般出現(xiàn)了,再飛快地在鐵槽里滾一下,冷卻整型,之后“吧”的一聲,敲掉拉挺的頂部玻璃,整個過程,嫻熟流暢,一氣呵成。一個小時內(nèi),250多根拉挺在羅琴琴手中順利完成。
祁縣被譽為“全國玻璃器皿”之都。十幾年前,當初中畢業(yè)的羅琴琴和許多同齡姐妹走進大華公司,看到紅彤彤的玻璃溶液在幾位師傅手中傳來傳去,就跟變魔術(shù)一樣,成了一件件晶瑩剔透的玻璃器皿,她暗暗發(fā)誓:“我也要學拉挺,也要成為受人敬重的技術(shù)工。”
但在其他人看來,羅琴琴有點異想天開,因為學拉挺難度很大,許多年來,廠里學拉挺的都是清一色的男工,她一個小姑娘可受不了那份苦。
但羅琴琴天生有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牛龍孕胖灰趭^好學,一定可以練就一手好技術(shù)。為了準確把握挺的長短、粗細以及光澤度,除了上班時和別人一樣練技術(shù),下班了,她還留下來,再多練2個多小時。高溫的推桿長約1。5米、重1公斤,盡管左手帶著兩層線手套,但練習時間長了,手心里也滿是磨出的血泡,血泡破了又變成了厚厚的繭子。吹制車間熱浪襲人,到了夏天,溫度有時接近50攝氏度,玻璃器皿遇風易炸,又不能開窗戶,汗珠直往下滾,來不及擦,滑落到眼睛里,扎得生疼。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半后,羅琴琴不僅精通掌握了100毫米短挺的拉法,而且熟練掌握了200毫米以上長挺的技術(shù)要領(lǐng)。為了提高制作玻璃的技藝,她還多次參加玻璃器皿行業(yè)技能大賽,和同行切磋技藝,從比賽中獲得進步。
師傅趙貴生說:“琴琴不屬于上手很快的人,剛開始學拉挺時,她的產(chǎn)品不合格率高達90%以上,到現(xiàn)在產(chǎn)品合格率達90%以上,靠的是精益求精、專注敬業(yè)的‘工匠精神’。”
多年的刻苦努力、多年的執(zhí)著嚴謹,羅琴琴練就了一雙慧眼、一雙魔術(shù)手?,F(xiàn)在只要摸一下樣品,就知道自己在拉挺的時候該使多大勁。那些玻璃原料也終于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在羅琴琴的手上被拉制成各種精巧靈性的模樣,讓人喜愛不已。
繼去年被國務(wù)院授予“全國優(yōu)秀農(nóng)民工”稱號之后,今年,羅琴琴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wù)?rdquo;,名聲大了,但羅琴琴依舊每天準時坐在吹制車間的大鐵椅子上,平靜專注地拉挺、帶徒。也許,她常說的一句話正是一個工匠對自己追求的最好詮釋:“拉挺是個技術(shù)活,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努力方向就是把拉挺活干得更精致、更漂亮一些,合格率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