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國網經營區出現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極端高溫天氣,用電負荷大幅增長,5個區域電網和19個省級電網負荷屢創新高。
受本輪極端高溫天氣影響,川渝地區電力保供形勢尤其嚴峻。
四川:限電至20日
數據顯示,7月4日至16日,四川遭遇歷史罕見長時間大范圍高溫極端天氣,電網最大負荷達到了5910萬千瓦,較2021年增長了14%。居民日均用電量達到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3%。
當前,四川省電力供需形勢也已由7月份的高峰時期電力“緊缺”,轉變為全天電力電量“雙缺”的嚴峻局面,預計全省最大用電負荷將比去年同期增加25%,可以說電力保供已經進入最嚴峻最極端的時刻。
8月14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聯合下發文件《關于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的緊急通知》。

《通知》提出,從8月15日起取消主動錯避峰需求響應,在全省(除攀枝花、涼山)的19個市(州)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含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實施生產全停(保安負荷除外),時間從2022年8月15日00:00至20日24:00。
重慶:限電至24日
8月以來,重慶市已連續多天氣溫在40攝氏度以上,連續發出高溫紅色預警,而此輪極端天氣創1961年以來溫度最高、持續時間最長記錄,用電需求不斷攀升,供電缺口不斷擴大,形勢異常嚴峻。
為確保電力安全有序供應,保障群眾基本需要,重慶兩江新區、渝北區、北碚區、璧山區、巴南區、高新區、江津區、南岸區等多個地區實施限電政策,大多地區從2022年8月15日至8月24日各工業企業采取放高溫假方式,讓電于民。

8月16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聯合發布了《關于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的緊急通知》,啟動有序用電一級方案,從2022年8月17日00:00至24日24:00,全市所有電力用戶全部納入有序用電,讓電于民。

多家企業受影響
近日,川渝地區多家上市公司發布限電停產公告。
面對電力供應緊張,不少企業也積極調整生產節奏,以求將影響降到最低。
8月16日晚,京東方A公告稱,公司在四川省成都市及綿陽市共有四條半導體顯示生產線,包括一條第4.5代TFT-LCD生產線,一條第8.6代TFT-LCD生產線及兩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本次限電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民生保障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用電負荷,靈活安排產線運營,全力保障客戶產品交付。在此期間,公司將對TFT-LCD生產線適時進行例行設備維護。
川渝地區部分玻璃企業也針對限電停產發布了相關通知函。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2020年云貴川渝合計產量在全國比重超過10%的主要工業品有玻璃、農藥、水泥、化肥、硫酸等。

此次川渝地區受限電政策影響,下游玻璃深加工企業對原片需求量也大幅縮減,因而西南地區整體產銷表現趨弱。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是中國光伏產業大省。除了本土企業通威股份以外,包括晶科能源、協鑫科技、京運通、高測股份等均在四川設有生產基地。而光伏硅料生產及拉棒環節的電耗水平較高,限電對這兩個環節的影響也較大。
多地發布節電倡議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7月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國內外疫情、宏觀經濟、燃料供應、氣溫、降水,以及煤電企業持續大面積嚴重虧損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
除四川、重慶外,近日安徽、浙江、江蘇、湖北等省份多個地方也出現了用電緊張情況,多地啟動有序用電方案,要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保障民生用電,并發布節約用電倡議書。
據湖北當地媒體《楚天都市報》8月15日報道,過去一周里,武漢內共有2128家企業響應了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的節約用電、讓電于民的號召,在四次“需求響應”行動里共壓減了219萬余千瓦的負荷給居民用電,為群眾在用電高峰里的穩定用電提供重要支援。
8月12日,江蘇省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網南京供電公司發出倡議,工業企業特別是高耗能企業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責任,主動錯避峰用電。根據生產需求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和生產班次,積極參與電力需求側響應。減少非生產、非必需用電,最大限度節約電力電量。

8月9日,安徽省合肥市發改委、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發布《致全市電力用戶節約用電倡議書》,稱今夏全市電力供需形勢緊張,倡導工業企業通過計劃檢修等方式錯避峰讓電,主動支持緩解用電高峰時段供電壓力。避免設備空載運行,有序使用高耗能設備,盡量將電量用于生產環節。

8月8日,浙江省能源局也發布了節電倡議書,并根據用電缺口實際情況,引導各地企業錯峰用電。
與去年限電大有不同
去年夏秋交替之際,“拉閘限電”席卷全國范圍,開二停二,開二停五,甚至開一停六等措施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當時,全國包括江蘇、浙江、山東、廣西、云南、廣東、陜西在內的十余個省份下發“限電”通知,其中不乏“限電”直接為“停電”,不少企業被迫停工停產。
然而今年的限電與去年的情況大有不同。
去年限電的背景是經濟處于過熱階段,煤炭供應問題疊加“能耗雙控”壓力問題導致的。
而今年限電的主要原因在于氣候異常,長時間的高溫導致居民空調用電負荷提升,同時部分地區干旱天氣致使水力發電量出現下滑,導致全社會用電負荷壓力增加。
預計隨著8月下旬氣溫回落,用電壓力也將緩解,不過由于氣候的異常性,氣溫轉涼的時間可能略微慢于預期。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目前電力缺口大到強制要求工業全部停電停產的,還是屬于小范圍的情況。不能以局部代入整體,也不能以個別時段代入長期去猜測。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極端高溫干旱天氣相對偶發,持續不久,全國的電力形勢整體還是有保障的。”
目前按照四川重慶的要求,停產可能影響一周的工業產量,對市場供應影響不大,關鍵還是看高溫的持續性,以及水電的負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