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材料景氣監測報告顯示,一季度,材料行業持續景氣運行,出口高速增長,企業投資預期較為樂觀;受俄烏沖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加快等多重因素影響,相關產品價格高位波動,行業供需放緩,掣肘企業盈利水平,但行業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材料行業作為上游工業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領域。近年來,材料行業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綠色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行業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
穩規模,產品種類更豐富。材料行業規模優勢繼續顯現,精煉銅、電解鋁、甲醇、平板玻璃等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鋼材、鋁材、光伏玻璃等自給率超過98%,粗鋼產量占世界鋼產量的50%以上。
調結構,供需實現新平衡。材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壓減過剩產能取得顯著成效:鋼鐵行業1.5億噸去產能目標提前完成,行業產能利用率大幅回升;有色行業清理整頓違法違規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重創新,行業注入新動能。材料行業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強度,在部分中高端和關鍵領域科研創新取得新突破,化工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鋼鐵工業工藝裝備總體保持國際先進水平,部分前沿新材料領域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并跑。
促低碳,綠色轉型再提速。材料行業積極推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行業總能耗持續下降,工業廢渣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高。
當前,材料行業面臨新機遇的同時,行業挑戰亦呈現新變化。一方面,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嚴峻,受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凸顯,拓展國際市場難度明顯增強。另一方面,材料行業自身發展仍存在不少短板,比如中低端產品過剩與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關鍵材料核心工藝技術與裝備自主創新水平依舊不高,關鍵戰略資源保障能力不強,綠色低碳發展仍任重道遠等。
立足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新形勢,要堅定信心,綜合施策推進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供需協調,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滿足國內需求為首要任務,強化上下游銜接,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要繼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材料行業是關系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上游行業,其價格的穩定性對保證經濟整體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至關重要,充足的供給和穩定的價格是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加強大宗商品價格監測預警,及時穩定市場預期,遏制資本投機炒作的勢頭。加強有效供給,在開發國內礦產資源、提升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出臺鼓勵政策,為破解資源瓶頸、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提供政策保障。加強戰略儲備,在應對階段性供給短缺或需求快速上升時,通過投放儲備物資平抑價格波動。
二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積極實施節能低碳行動,強化碳效率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大力推廣應用高效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環保工藝技術裝備,在實施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礎上,擴大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范圍,進一步提升節能環保水平。加強有色金屬行業重金屬污染治理,支持企業研究開發減少工業固廢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固廢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加大清潔生產支持力度。
三是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推進材料行業數字化轉型。把握新材料技術與信息技術、納米技術、智能技術等融合發展趨勢,圍繞重點領域需求,加大研發投入,實施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推動主干材料體系化發展。鼓勵龍頭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第三方機構等牽頭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的材料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強龍頭企業和各企業之間的網絡化協作,實現多生產基地的資源共享與協同制造。建設材料行業大數據中心,探索數據要素共享機制,提升數據資源管理和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