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需求面的持續疲軟,一邊是成本端的價格居高不下,眼下的浮法玻璃行業難言樂觀。
山東某資深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地產端需求不振疊加疫情的沖擊下,今年以來的玻璃市場行情低迷,同時原材料及能源成本飆升,在需求和成本的雙重擠壓下,企業的盈利空間非常有限,“預計二季度前玻企的盈利困境仍將延續,除非需求端出現實質性改善。”
卓創資訊分析師崔玉萍也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部分區域浮法玻璃開工率稍有上升而需求恢復卻仍顯緩慢,市場庫存高位承壓,在整體供需矛盾仍然存在的情況下,后續的玻璃市場或仍將偏弱運行。
供需矛盾加劇
2021年,在產能增速放緩和地產竣工周期兌現之下,去年上半年的浮法玻璃市場風光無限,然而四季度開始,行業陷入了下行周期。
“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債務風險和企業資金壓力加劇,拖累了地產項目的施工竣工,這是造成當前玻璃市場需求下滑的最大原因。”山東某玻璃制造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與此同時,疫情的沖擊導致了這一問題的加劇,今年玻璃市場受到了明顯抑制,下游需求較往年存在較大差距。”
然而在需求疲軟的同時,行業存在連續生產的特殊性讓玻璃的供應卻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規模。
前述企業人士介紹,由于施工開始后必須隨時保持原材料融化后的液體狀態,停工后的重新加熱將需要更大的能量,在增加成本的同時還會導致堵塞設備、產品報廢等問題。因此即使沒有訂單,企業也必須保持著一定的開工負荷。
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全國浮法玻璃生產線共計304條,在產259條,日熔量共計172025噸,與3月末基本持平,較去年同期增加1.81%。
供給剛性疊加需求走脫,讓玻企的庫存持續累積。重點監測省份的生產企業庫存總量為6116萬重量箱,較3月末增加496萬重量箱,庫存天數達29.56天,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10天左右。
在供需矛盾下,玻璃市場的價格也持續走低。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玻璃市場均價1957元/噸,環比降0.01%。華北地區主流價1901元/噸;部分地區價格已跌至1850元/噸以下。
崔玉萍表示,目前,國內浮法玻璃庫存處于歷史高位,但需求恢復仍顯緩慢,全國廠庫累庫趨勢延續,在整體市場供需矛盾下,預計玻璃市場后續行情仍將偏弱。
企業盈利繼續承壓
與需求的不振相比,成本端的問題或許讓生產企業更為苦惱。在玻璃生產中,原材料純堿和天然氣等燃料是影響玻璃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中燃料在總成本中的占比達30%-40%,純堿的占比約20%-30%,其他材料占比相對較小。
伴隨著原油、天然氣價格的大幅上漲,玻璃生產的燃料成本大幅提高。純堿方面,則由于玻璃企業開工尚可,加之海外純堿價格與國內純堿價差較大,國內純堿存在出口利好,純堿市場一直維持高位。
成本壓力在上市玻企一季度的業績中得到了集中體現。旗濱集團(601636.SH)一季度實現營收30.6億元,同比增長4.8%;歸母凈利潤5.2億元,同比下滑40.7%;金晶科技(600586.SH)一季度實現營收17.82億元,同比增長21.2%,歸母凈利潤1.45億元,同比下降59.16%;耀皮玻璃(600819.SH)一季度營收10.94億元,同比增長9.14%,歸母凈利潤0.38億元,同比下降17.48%。
二季度,玻璃成本進一步抬升。海關總署和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顯示,5月2日-8日,中國LNG綜合進口到岸價格指數為167.43,環比上漲26.11%,同比上漲87.84%;純堿價格也一直維持在3000元/噸的高位,且純堿企業訂單充足,部分堿廠6月份的訂單都已排完,短期內價格易漲難跌。
崔玉萍介紹,目前天然氣浮法玻璃的成本約在2000元/噸左右,部分區域企業成本已高于2000元/噸。
前述行業人士表示,在需求和成本的雙重擠壓下,玻企的盈利空間非常有限,甚至部分企業已開始出現虧損,在需求端出現實質性改善前,玻企的盈利困境或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