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耀華集團自力更生、發奮圖強,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完成了從虧損到經濟效益創20年來最好水平的跨越式轉變,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態勢。
今年是聯合國國際玻璃年,恰逢中國耀華玻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華集團”)建廠100周年。耀華集團享有“中國玻璃工業搖籃”美譽,是亞洲第一家采用機器連續生產平板玻璃企業。近年來,該集團自力更生、發奮圖強,完成了從虧損到經濟效益創20年來最好水平的跨越式轉變。
民族工業 激流勇進
1922年3月27日,耀華機械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股東會在天津召開,3月在秦皇島動工建廠,于1924年8月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15萬標準箱,使我國玻璃由手工業生產一躍跨入使用先進技術裝備大批量生產的行列。1956年7月,耀華將廢棄18年的1號窯重建后竣工投產。1965年9月,我國第一條自行設計、自行裝備的航空玻璃生產線建成。1966年9月,第一座無槽垂直引上工藝玻璃熔窯在耀華試驗成功。2015年,秦皇島市政府與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凱盛科技簽訂耀華集團重組協議。2016年,凱盛科技工作組進駐耀華集團,籌集資金近8億元,先后解決了職工分流安置、剝離企業辦社會、降低資產負債率、資產確權、解決銀行逾期貸款以及多年積累的涉訴案件等一系列難點問題,確保了企業和社會的穩定,為企業進一步改善生產經營凝聚了人心。
轉型升級 日新月異
從第一塊茶色玻璃在耀華誕生,到全國第一家成功生產在線LOW-E玻璃;從創造連續12年行業評比第一的輝煌,到在第50屆聯合國統計大會榮膺“中國玻璃之王”稱號;從國有大型企業,到耀華玻璃A股成功上市……耀華集團砥礪奮進,步履鏗鏘再添榮光。“耀華牌”浮法玻璃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產品應用范圍由單一建筑用玻璃拓展到汽車、船舶、航空、化工、電子、醫藥、儀表等行業,成為當時國內平板玻璃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國家機關、科研單位和眾多“耀”字企業輸送技術、管理骨干500多人,有力地推動我國玻璃工業的發展,耀華玻璃這張閃亮名片愈加熠熠生輝。
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環保投入、完善管理機制……近年來,耀華集團按照中國建材集團的營銷集中、采購集中、財務集中、技術集中、投資集中“五集中”理念開展一系列改革。先后投資1.8億元建設脫硫脫硝除塵環保設備,并新增備用系統,全部生產線實現超低排放,在平板玻璃行業處于領先水平。按照“存量優化,增量發展”的思路,投資5.1億元率先使用“寬板等速”先進技術建設國內第一條5200mm板寬薄玻璃生產線,產品已成功進入汽車玻璃、電子玻璃和光伏玻璃市場;廣泛應用于航天、化工、家居產品等領域,國內規模最大、日產45噸的硼硅玻璃電熔窯成功投產,主導產品硼硅4.0、硼硅防火玻璃,售價是普通玻璃的4倍到5倍。“五集中”讓耀華集團隊伍更加精練,盈利能力迅速提升,完成了從虧損到經濟效益創20年來最好水平的跨越式轉變。職工收入連續6年增長、2021年同比2015年增長142%,有效地提升了員工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時隔33年,耀華集團再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智能制造 筑夢未來
站在新的百年起點,耀華在中國建材集團“4335”指導原則的引領下,落實中國建材凱盛科技集團玻璃新材料“3+1”戰略布局,做優浮法玻璃,做強硼硅玻璃,做精深加工玻璃,創新特色產品,聚焦優質浮法玻璃和特種玻璃的研發與生產,拓寬汽車玻璃原片、家電玻璃、硼硅系列玻璃產品,開發光致變色玻璃和碲化鎘發電玻璃配套基片,立足于優質浮法玻璃的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特色產品開發,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行業一流的玻璃材料供應商。同時,耀華集團正在推進二次“退城進園”工程,即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發揮凱盛科技在玻璃行業的技術引領優勢,打造全新的耀華高新技術產業園,加快轉型升級,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態勢。
耀華集團正像她的名字和初衷一樣,慎終如始,不忘初心,向著“百年耀華,百億企業”的奮斗目標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