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壽院士(中)帶領團隊進行科研實驗。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供圖
“將光伏材料應用、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發展等強制性要求納入政策法規體系,明確相關法律責任,完善國家標準體系,為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與支撐。”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彭壽如是說。
大力發展BIPV是推進綠色新型城鎮化、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作為“光伏+”應用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BIPV能否實現快速普及、推動能源結構調整,關鍵在于政策引導。
目前,國家及相關部委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支持BIPV發展,但相關法規只作了倡導性、鼓勵性的支持,缺乏剛性要求,同時在材料、設計、施工、建筑等方面的標準與規范仍不健全,導致我國BIPV滲透率不足2%。
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的數據來看,目前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已經占到全國碳排總量的51.3%,其中僅建筑運行階段碳排占比就達到了22%。因此,建筑行業成為我國零碳發展的“主戰場”。
彭壽指出,“建筑減排,BIPV是關鍵,光伏材料是支撐。”
當前我國BIPV供需條件趨于成熟,光伏材料技術與產能均處于國際前列,國內領先建材企業圍繞建筑綠色發展趨勢,持續開展新型光伏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推廣,不僅開發出光電轉化率達20%的銅銦鎵硒發電玻璃,還成功下線單體面積最大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但目前我國BIPV推廣比較滯后,仍以“試點示范”為主,距離規模推廣還存在較大差距。
彭壽建議,在新建筑規劃中強制采用光伏材料產品,明確建筑立面至少四分之一或等量面積實現光伏覆蓋,或者強制性規定新建筑耗能必須實現20%以上能源自給,并對主體、期限、程序、法律責任等均做出明確規定。
同時,在政府采購工程中強制性要求采購發電玻璃、新型光伏電池、光伏部品部件等光伏材料產品,積極應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方式,從需求端推動BIPV發展,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向綠而行。
在完善BIPV標準方面,彭壽指出,應加速制定出臺發電玻璃等新型光伏材料與建筑材料集成的光電建筑構件標準,在已有BIPV發電系統驗收標準基礎上,盡快出臺針對強度、安全性、防水、防火等建筑本體性能的BIPV驗收標準,并修訂發布BIPV定額標準,形成與技術發展和市場相匹配的標準體系,讓BIPV發展有據可依,推動行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