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總結前,先向陜西尤其是西安的企業、朋友問好:謹代表新玻網、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玻璃委員會致以深切問候,沒有寒冬不可逾越,家國情懷,與你們同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稻盛和夫說商人逐利是本性。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即將過去的2021年,“逆行”吧,在疫情常態下的逆行者中,老板這個角色尤顯沉重,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對于2021的逐利,更像低谷期的中國足球的常態——“保平爭盈”,老板冷暖自知。
歲未年關,讓人倍感迷茫,很多人見面都問一句話:2022年該如何走?
撞墻與翻山
過去的30年,是供需關系主導了行業的發展,尤其是人口紅利帶來的黃金十年,一個幾乎只要把鋼化爐通上電就能欣賞創業路上風景的時代,始于市場經濟,如今要終于政策性淘汰。
12月29日,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了《“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再次強調、重申、明確平板玻璃嚴控新增產能。
自2006年提出嚴控產能后,近幾年,政策性淘汰已逐漸成為了行業發展的主導力量,疫情兩年,平板產能在供需矛盾中深刻地影響著深加工行業的發展。

2021年各地公布的2020年平板生產線數據
產能,更像是深加工行業身后的一堵墻,一面無法穿越的鐵墻。而下游價格傳導,則是聳立在深加工行業面前的一座巍峨高山,內卷嚴重的深加工行業每一步都像是“撞墻”后被硬推著翻山,鐵墻不可穿越,但高山如何全身而退地翻越?
自2020年下半年起持續了一年多的原片上漲,帶著系列新紀錄,終在2021年下半年回歸理性。
無論是突破3500后剎車的壯舉,還是國家反壟斷牽扯到的打擊面,2021年對原片和深加工的供需關系都是特殊挑戰的一年,但終究還是回歸理性,在房地產形勢大轉變的局勢中,如同寒冬中的刺猬,找到了合適的距離擁抱取暖。
2500/T,是年底的普遍行情,漲與跌,并不是年終總結的重點,重點是,深加工企業要翻越價格傳導這座高山,并非乏善可陳,無論是價格,還是與下游的話語權,都發生改變,理性接單,開口合同隨原材價格波動報價,盡量拒收承兌,不再獨自承擔現金流風險,不再受制下游不可挑戰的強勢,畢竟,在大多老板看來,已經沒有形勢更復雜與難煎熬的一年。
忙了個寂寞與時代的較量
20%增長率,對設備企業而言是一個保守的數值,盡管外貿受阻,但2021年無論銷售額還是產能普遍實現增長,這既有疫情常態下企業遵循防疫政策合理排產與開展銷售靈活適應的能力,也有全國多地新一輪設備更換周期呈現旺盛需求的因素。
然而,對于逐利的老板而言,更像是忙了個寂寞。
原材料漲價與停電、環保等因素的額外消費,計算下來,2021年的利潤并沒有對應增長,而對于自去年上半年起深陷長達一年原片風暴的深加工企業來說,活下去成為了年度最佳KPI考核。
這兩年,千年不會一遇的疫情大背景下,世界在變,國家在變,行業也在變,經營被形勢裹挾其中的企業,老板幾乎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順流而下可能就被沖走,逆流而上則在和時代較勁,一場沒有利潤甚至虧損的較勁。

黑暗中的燈光,會成為轉型的燈塔嗎?
這是南寧一家位置不算太顯眼的飯店,老板開飯店前是開玻璃廠的,在形勢的洪流中找不準著力點,于是急流勇退選擇轉行,一同吃飯的南寧玻璃行業同行開玩笑說,等他經營好也早日帶領前同行業轉行。
我們無從了解飯店老板是否會伺機而動繼續尋求玻璃行業的發展,因為類似的轉型例子數不勝數。2021年,二手市場流通的新設備多得驚人,這些設備來自于那些投產即散伙的新企業。單純地計算租金、設備投入就合作開廠的老板不在少數,投產后面對訂單、墊資、資金流、管理成本等復雜形勢無底洞式投入,及時止損的方式多是散伙,新設備即成二手設備。
逆流需要勇氣和代價,老板的每一個選擇幾乎都是一場博弈,而又有多少博弈是一場有充分把握和做足準備的較量呢,更多是只稱得上一次較勁。
如果說轉行是找不到出路的表現,那些還坐困圍城的企業,老板是否在等待新賽道?
過去兩三年,行業在討論換賽道,從深加工走到光伏,光伏的狂熱投資,短時間的爆單吸引企業蜂擁而至,絲印、鋼化、壓延等被短期“規模化”,但隨著光伏近兩年價格斷崖式的下滑和產能過剩的演變,光伏的資本狂熱消退,中小規模光伏企業多選擇長期觀察市場,多推遲點火。
2021年多少老板的光伏夢破滅,尤其是2020年簽約排產到今年交付的訂單,推遲點火導致的交貨延期,除了生產的停滯外,還要面對今年已大幅上漲的原材料帶來的成本代價。
曾經有老板認為光伏將會開啟一片新藍海的時代,可今年光伏的擴張卻戛然而止,航道還沒有打開,緊急剎車就一頭撞到了產能過剩的墻上,掉頭再回到熟悉的行業,或已力不從心。
雪上加霜的是,在雙碳雙減的壓力之下,全國多地不斷加大限電力度,開二停五,甚至開一停六。深加工不再像以前那樣按晝夜電費差價來排產,而是隨時都可能會停,命運無法掌握在自己手里。
疫情、市場、雙減等復雜因素下的2021年,那些圈地投資新廠房的企業修改了產能擴張的時間表,原計劃智能化升級、舊設備改造的企業也舉棋不定。
和圈地企業見面時打招唿最多的莫過于“新廠什么時候開業”,老板沒有答案,時間也沒有答案,只有市場才有。
政策走勢主宰行業的大勢
行業的競爭方式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單純的品質、業務能力的內卷,優勝劣汰的競爭仍屬于市場化的范疇,但是到今天,政策的走勢主宰了行業的大勢,政策不可逾越的環境下,加上疫情形勢夾擊,大企業有大企業的難處,小企業有小企業的痛苦,其實老板的日子都不好過。
2021年的玻璃行業多種因素的演變,已經進入了階段性低谷,這個調整期不知道要持續多長時間,如何度過這個低谷期,變成了企業生存最迫切的任務,有些企業忍受著痛苦,但作為老板要清醒,熬過了冬天,迎來的不一定就是春天,也可能是秋天的落葉。
當下,老板們都清醒認識到,現金流永遠比利潤更重要!借這個機會,減少墊資和商業承兌的比例,盡管處于弱勢一方,也要翻過下游這座大山的勇氣,前提是要保存實力,效率、成本、現金的蓄力。
玻璃帶給建筑設計的視覺效果和功能的應用其它材料無法取代,只要一天還有建筑在開工建設,訂單就一天都還會有,以前要考慮市場競爭下,創新和成本控制,現在是政策導向,雙減、綠色建材、環保、防疫……在雙碳雙減政策堅定不移的大勢下,節能降耗環保新賽道逐漸顯露。
2021年,一些污水處理、燃氣處理為主營的企業名字正在為行業所熟知,他們發現了玻璃行業這個新賽道,正踩盡油門把產能做到極限,2021年誕生了銷售額從百萬到輕松過億僅用三年的黑馬,億元企業,這是多少玻璃深加工中小規模起步的老板們,要經歷數年甚至兩三代人的努力才做到的事,更“殺人誅心”的是,玻璃“加工費”對標這些能源設備的利潤率,太顯輕薄。
關于未來,關于綠色,在行業經歷高速發展的時候,政策性導向下,老板要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成就跨界的賽道還是進入新一輪的內卷。
例如中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近30家專業機構已獲得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的資格,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南京、杭州、佛山、紹興、湖州、青島等6地試點給予認證補貼,試點以外各地標準不同,以重慶為例,國家級認證補貼高達20萬,未來,涉及到公共項目、綠色建筑項目等都將對綠色采購進行限制,進一步刺激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的工作,換言之,綠色玻璃的競爭已拉起了起跑線,但這一段賽事能跑多遠,還是由政策導向說了算,行業說了不算。
例如防火玻璃,2021年,高應力是絕對的頂流,自誕生就被貼上“應力衰退”“自爆率高”等標簽而備受爭議的高應力防火玻璃,如同悄然打開了盲盒一樣,讓銫鉀逐漸從合同中消失,取而代之正在成為市場的新寵。2021年,關于防火玻璃的賽道,高硼硅4.0產能仍維持原狀,坊間各種新增產能的消息并沒有在年終得到證實,殘酷的市場現狀讓完成技術儲備的投資者望而卻步,隨著貼上高應力標簽的鋼化爐的極具鼓動性的推動,一個還沒被寫進新國標的品類,在迷霧的賽道中,僅用兩年,價格底線就被內卷打到了僅高于每平方普通鋼化個位數。
作為老板,深知政策的走勢會主宰行業的大勢,而防火玻璃和政策導向,曾滿懷期待和意氣風發地以為混沌的防火玻璃行業春天要來臨,這一等就是三年,該來的沒有來,不該來的都來了,現狀就是高硼硅支持者苦苦煎熬,冒險精神的企業在政策的邊緣小心翼翼地試探,蠢蠢欲動要投身的企業進與退的念頭糾纏得越來越沒有頭緒。
放手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今天的人才吸納已不是發一期招聘信息就可以解決的,即使智能化程度再高,待遇再高,招聘文案再具鼓動性,尤其是普工的招聘,已成為行業的重要困境之一,隨著民工潮的老去和逐漸隱退,未來,把一家企業擊垮的,極有可能是因為招不到合適的員工,或沒有人接班。
作為老板,在政策、大環境不可逆的前提下,寄望年輕人算不算另一種出路?
如何吸引和培養這些年輕的從業者,為行業新時代儲備新生力量,是站在歷史節點的老板要思考的問題,只有當年輕人成才之日,才是行業新時代的到來。
創一代的責任是學習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完成行業的初始積累,草根出身、野蠻生長完成歷史使命,我們這一代要干些什么?我們如何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重塑還是超越?
然而,創二代又有多少愿意走上接班的路,何況那些還不是創二代的年輕人,又有多少愿意走進車間,帶著更高的追求,用新的思維去熱愛這個行業,改變這個行業,去開創一個屬于年輕人的時代?
同時,又有多少老板愿意為他們的成長去交學費和保持足夠的耐心?
或者,對于創一代的老板而言,放手從核心向輔助角色的轉換,正是一個時代的開始。這個時代需要,讓創二代在風雨中磨煉,讓他們練成像那些年輕的老板一樣,敢于挑戰,用新思維應對復雜的形勢,保持熱情繼續服務這個行業。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哪個老板不可或缺。
文末
疫情之下,不知不覺,又過去一年,去年年終總結的時候寫過“如果企業還有來年,一定要對你們的老板好一點”,2022年,愿春光燦爛,山河無恙,老板皆安,寵辱不驚。
再次向陜西的朋友問好,與你們同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