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洛玻集團洛陽龍海電子玻璃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孫煒正
孫煒正憑借著自己對民族玻璃工業的忠愛和執著追求,在技術創新、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力前行,成為我國超薄電子玻璃產品研發創新的“領頭雁”。
他是攻克技術難題的帶頭人,更是超薄電子玻璃產品研發創新的“領頭雁”;他憑借自己對民族玻璃工業的忠愛和執著追求,在技術創新、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奮力前行。
他,就是洛玻集團洛陽龍海電子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海玻璃)優秀共產黨員、副總工程師、生產制造部部長、浮法成型工高級技師孫煒正。
打破壟斷
走進孫煒正的辦公室,看到是一張由廢舊鋼管焊接的簡易床、兩排條椅、兩張辦公桌。這就是現年51歲的孫煒正和他的研發團隊成員臨時休息的場所。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化的快速發展,下游客戶對高端超薄玻璃產品的需求量逐年遞增。由于不掌握核心生產工藝技術,國內0.50mm以下的超薄玻璃曾長期依賴進口,被當時譽為“皇冠上的明珠”的0.25mm超薄玻璃更是被日本企業所“壟斷”。
孫煒正及其研發團隊瞄準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將0.25mm超薄玻璃產品作為研發創新的目標。“研發0.25mm超薄玻璃,一舉打破日本企業一直以來對我國超薄玻璃市場的壟斷地位,不僅為企業創收了,而且為中國民族玻璃工業爭氣了。”孫煒正擲地有聲地說。
2015年3月8日,經過前期各項技術儲備的孫煒正和團隊成員向研發創新0.25mm超薄玻璃新產品發起了沖擊。量產0.25mm超薄玻璃,國內沒有經驗可供參考和借鑒。雖然困難重重,但大家憋足了一股勁。為實現穩定生產,他們24小時吃、住在生產第一線,晝夜不停地調整著生產工藝參數,定時對玻璃厚薄差、板面表觀質量、切裁率等進行檢測。0.40mm、0.33mm、0.28mm……隨著玻璃厚度的一次次降低,越來越接近研發創新目標。
“玻璃越薄,拉引的難度就越大。”孫煒正說。2015年3月17日,是0.25mm超薄玻璃攻關的關鍵一天。技術人員把厚度由0.28mm降至0.25mm,整條生產線頓時出現了問題。每次看到大片大片的碎玻璃從傳送玻璃帶的軌道上掉落下來,別提孫煒正當時心里有多心疼、多難受了。
解決問題如同搶險,必須爭分奪秒。10多天時間里,他們幾乎沒怎么合眼,不間斷地對生產工藝參數逐一排查,分析總結出來了一整套合理、科學、便于記憶操作的適應各個環節和細節的溫度控制制度,直至生產線恢復正常,實現了批量穩定生產。“‘第一次’往往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收獲最大的往往是在‘第一次’摸索中積累的工作經驗。這是最大的財富,也是令人最高興的事情。”孫煒正不無感慨地說。
大眾創新
2014年5月,孫煒正團隊被洛玻集團命名為“孫煒正創新工作室”。2015年2月,孫煒正團隊再獲洛玻集團“先進集體”稱號;3月,孫煒正團隊被洛陽市命名為“優秀勞模工作室”。2017年4月,孫煒正團隊榮獲洛陽市“示范創新勞模工作室”稱號。
“一招鮮,吃遍天。”經過多年來的刻苦自學、磨礪鍛煉,孫煒正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練就了過硬的業務技術本領和獨立處置疑難問題的能力。他相繼參加了洛玻19mm、25mm超厚(玻璃板的厚度)、超大規格(玻璃板4m×6m規格)的玻璃生產以及普通玻璃(3mm、5mm等的浮法玻璃)、著色玻璃(茶色玻璃、寶石藍玻璃、翡翠綠玻璃等)的研發生產工作;2次參加浮法生產線安裝、生產調試;3次參加浮法生產線的支援幫帶;7次參與玻璃生產線錫槽升溫烘烤工作,從而成為眾多浮法成型工中的佼佼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今天,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可謂非常搶手。孫煒正婉言謝絕外部高薪聘請,依然扎根洛玻,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工作。龍海玻璃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指導思想,并納入了企業管理和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作為創新工作室負責人的孫煒正,擔負起了員工素質提升、業務能力提升的責任和義務。
面對廠內參差不齊的青工素質,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努力將自己多年來練就的獨門絕技、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積累的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了出來,通過“導師帶徒”、集中培訓授課、手把手傳授操作技藝等方式,傳授給了9名青工,成為公司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2005年之后,孫煒正作為技術骨干,再次被調入國內最先進、洛玻第二代提高型龍海超薄電子玻璃生產線工作。在原有1.3mm、1.1mm、0.7mm、0.55mm四個傳統超薄玻璃品種的基礎上,他和團隊成員一道,反復試驗、改進,不斷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2009年以來,孫煒正和他的團隊先后國內首創、研發量產了0.25mm-1.0mm10個超薄玻璃新產品,填補了我國浮法玻璃工藝技術在這一領域的多項空白,不斷打破由他們團隊保持的國內新產品研發紀錄。同時,他們團隊仔細琢磨、認真調整,經過大量的數據對比、優化,最終把玻璃厚薄差(玻璃板面最厚與最薄的差值)控制在0.02毫米以內,小于行業標準0.05毫米的要求,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成果不斷
參加工作31年來,孫煒正一直從事浮法玻璃的成型工作。他從高二起就對浮法玻璃產生了興趣,萌生了做一名“玻璃工人”的想法。從洛玻技工學校畢業后,孫煒正被分配到洛玻浮法一廠。工作中,他認真學習,將書本上的每一個術語、名詞,逐一在工作實踐中對照、比較,并把自己遇到的疑難問題一一整理向師傅請教;他將疑難問題的處理手段、方法和心得體會記錄在小本子上。光是工作筆記,他就攢了十好幾本。不斷要求進步的他,1992年6月以優異成績被武漢工業大學電教函授學院錄取,為他日后在玻璃工藝方面“建功立業”插上了騰飛的兩翼。
有付出總會有回報。31年來,孫煒正堅守在生產第一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特別是近年來,他參加的《超薄浮法玻璃生產中二氧化硫氣體的使用方法》成果,榮獲了國家發明專利;《懸掛式錫槽拉邊機機頭保溫裝置》等2項成果,榮獲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0.25mm高檔超薄電子玻璃的技術研究及開發》等4項成果,榮獲了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幾年間,孫煒正先后參加了0.25mm-1.3mm超薄電子玻璃的研發創新工作,解決了玻璃厚薄差等技術難題。他所在的龍海玻璃成為了目前國內具備批量組織14個鈉鈣硅超薄浮法玻璃產品的生產制造商和供應商,超薄的產品分布安徽、河北、廣東、上海等10多個省市,滿足了ITO行業、電子行業、精密儀器行業和玻璃深加工行業等的需求。他們既把超薄玻璃基板創新生產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又引領了國內玻璃行業的發展潮流;實現了我國浮法玻璃產品及技術由傳統領域向電子領域的跨越,實現了中國洛陽浮法玻璃工藝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和創新,打破了日本等發達國家對我國超薄玻璃市場的壟斷地位。
在孫煒正的辛勤努力、幫助下,2014—2016年間,通過龍海玻璃的新產品研發,他個人累計為企業增收22121.95萬元,主營業務利潤12870.73萬元。因其突出的工作業績,2015年9月,他榮獲了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頒發的“第三屆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2017年4月,他榮獲了洛陽市“河洛工匠”稱號;2018年11月,他榮獲了第十四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19年4月,他榮獲了洛陽市“河洛大工匠”稱號等。
孫煒正帶領的超薄電子玻璃研發團隊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成功研發量產了14個超薄玻璃新產品,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打破了日本等發達國家對我國玻璃行業的壟斷地位,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多項空白。他和他的團隊一次次刷新由他們自己保持的我國玻璃發展史上的領先紀錄,持續領跑行業技術進步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