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一帶一路”合作區規劃展示館里,一幅巨大的“一帶一路”區域合作圖鋪滿了整個墻面,上面標著祁縣玻璃器皿在中東、東南亞、歐洲、中非等地區的出口路線。過去幾年,產自祁縣的玻璃器皿先后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40多個位于“一帶一路”沿線,平均每年出口增幅達20%。
“祁縣各類玻璃器皿廠已經增加到47家,其中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約占全國產量的50%,大約70%銷往國外。”9月25日,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舉辦的全國輕工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會上,祁縣玻璃器皿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胡曉峰告訴記者,2020年,祁縣玻璃器皿產業集群營業收入達37億元,出口額3.59億美元,占據全國手工玻璃器皿半壁江山。

據了解,祁縣玻璃器皿產業從十九世紀初的手工作坊到當前的工業化企業生產,歷經百年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祁縣縣委、政府大力支持產業發展,從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層面給予祁縣玻璃器皿產業大力扶持;從企業自身層面,加快開放、創新步伐,為祁縣玻璃器皿行業贏得諸多榮譽。
胡曉峰介紹說,目前祁縣建設有國家玻璃器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全國玻璃器皿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中心。建設有9000平米的會展中心,已經連續召開了3屆“中國玻璃器皿博覽會”。成立有祁縣玻璃器皿產業發展中心,專門負責產業發展研究。組織起草了玻璃器皿生產技術叢書《玻璃器皿生產工藝手冊》、《顏色玻璃器皿》、《玻璃器皿生產區技術疑難解析》和《玻璃器皿的裝飾》,結合祁縣百年發展的實際經驗,在生產技術方面為產業凝結了重要的文獻瑰寶。祁縣職業中學已獲批準開設硅酸鹽、玻璃工藝、藝術設計等專業,下一步將成為產業技術人才的搖籃和匯集地。
在自主創新發面,祁縣玻璃器皿人工吹制玻璃料質已全部更新為祁縣獨有的無鉛水晶玻璃,折射率和透光率更好,足以和歐洲產品媲美。在技術進步方面,祁縣機制玻璃器皿引進了全球最先進的德國肖特生產線,生產最新進的高腳杯。新上了5條機吹口杯生產線,采用硼硅玻璃料質,開創了機器直接吹制硼硅耐熱玻璃杯的先河,彌補了市場空白。在綠色發展方面,爐型全部改造為電熔爐、天然氣爐,電熔爐占比達90%,全部配套了環保設備,實現了環保發展。玻璃帽口料、桿頭料全部回收再利用,不產生固體廢棄物,做到了綠色循環發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祁縣也重視品牌打造和專業市場建設。目前,祁縣全玻璃器皿行業擁有品牌100多個,專利300多項,手工玻璃產品連續四年供應G20峰會、“一帶一路”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山西全球推介會等國宴使用,獲得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擁有“大華”“宏藝”兩個中國馳名商標,“Baer”“彥雅軒”等品牌產品已占領國內酒杯、醒酒器高端市場領域,“凱洛詩”品牌入選為國內輕奢品牌之一。
此外,祁縣建設有8000平米的中國玻璃器皿之都展銷中心,匯集全國各地特色玻璃器皿產品展示交易。還正在規劃建設3萬平米的玻璃商貿城。每年組織玻璃器皿企業參展2次廣交會,固定展位達到了36個,組織企業每年參展山西品牌絲路行、中華行以及法蘭克福展、迪拜酒店用品展、上海百貨會、深圳禮品展、廣州酒店用品展、亞歐博覽會、成都禮品展及等國內外知名展會,對企業攤位費予以補貼,以“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祁縣”整體形象進行宣傳營銷。線上方面,祁縣每年邀請電商龍頭企業為玻璃器皿企業進行專場培訓。目前從事玻璃器皿銷售的電商網店已經超過了600個,其中營業額千萬以上的電子商務企業達20余戶,最大的企業年銷售額超過了5000萬元。通過電商模式,祁縣的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直接對接市場,改變了祁縣以往代工生產的模式,打通了祁縣產品內循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