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建明
廈門,扼閩海之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優良的出口基地。同時,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廈門自貿試驗區等政策優勢突出,這些均為廈門光電顯示產業提供了優良的發展環境。
“目前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廈門市重點支柱產業,其中,光電顯示產業地位突出,光電顯示產業占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比重約六成左右。”近日,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建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記者了解到,2020年廈門市電子信息制造業克服疫情因素影響,保持平穩發展。2020年全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2715.8億元。其中,光電顯示產業實現產值1500.7億元,同比增長4.6%。2021年1-4月,全市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975.24億元,同比增長19.3%。光電顯示產業實現產值512.65億元,同比增長15.0%。
當前,廈門正在通過積極打造“芯-屏-端-軟-智-網”為一體的產業生態圈,持續推進新型顯示與智能終端、集成電路、軟件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廈門力爭到2025年,光電顯示產業產值超過2500億元,打造國際一流新型顯示產業示范區。”李建明強調。
“一企一策”筑巢引鳳,產業鏈條逐步完整
作為閩臺合作的橋梁,廈門依托獨特的區域位置,通過招商引資和“一企一策”的政策服務,打下了光電顯示產業基礎。經過多年發展,廈門已形成覆蓋LED、玻璃基板、面板、模組、液晶顯示器、整機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目前,光電顯示產業已成為廈門工業領域規模最大的產業,規上企業高達162家,規模及增速居于全市12條千億產業鏈前列。
“廈門通過大力招商,招大引強,不斷推動光電顯示產業強鏈補鏈,從產業下游開始逐步向上游拓展,集聚了一批知名企業。產業從最初僅有的終端制造,逐步拓展到顯示模組、液晶屏,再到玻璃基板、濾光片,并推動AMOLED、Mini-LED/Micro-LED、激光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產業鏈布局也逐步得到了完善。”李建明告訴記者。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廈門先后規劃建設了信息光電園、火炬(翔安)產業區、同翔高新城,推動光電顯示產業逐步達到千億規模。
從改革開放之初成立的廈華科技,到2004年引進宸鴻科技,2006年引進友達光電,2009年引進冠捷科技,2011年引進天馬微電子,廈門目前擁有發展光電顯示產業的良好基礎,集聚了宸鴻科技、友達、冠捷、天馬微電子、電氣硝子、三安光電、乾照光電、開發晶、強力巨彩等知名企業。
具體而言,在上游玻璃基板、背光源方面,日本電氣硝子玻璃(廈門)公司8.5代及以上液晶玻璃基板已成為光電顯示產業上游最核心的部分。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廈門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要從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等,可用作顯示屏的背光源。
在中游面板和模組方面,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主打中小尺寸LTPS TFT-LCD面板和AMOLED面板,此外,廈門還擁有以友達光電(廈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TFT-LCD模組廠商、以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觸控板廠商、以達運精密工業(廈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背光模組廠商,以峻凌電子(廈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配套件廠商。
在下游整機應用方面,廈門擁有以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顯示整機廠商以及戴爾(廈門)有限公司等IT終端廠商。
“一項目一專人”,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廈門目前已成為中國大陸TFT液晶顯示產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地區之一、全球觸控屏模組最大的研發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LED芯片和光源類高端產品制造和出口基地。此外,還建立了國家LED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平板顯示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廈門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加快項目投資建設、構建“一項目一專人”機制密不可分。
“我們建立了重大項目市區跟蹤協調制度,通過‘一項目一專人’機制,助推項目加快投資建設。2020年50個電子信息產業支撐項目完成投資141億元,占全市工業投資的45.4%。”李建明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通過項目實施,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已建成全球最大的LTPS單體工廠,在LTPS顯示領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20年5月18日,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在廈門火炬高新區全面開工,項目投資480億元,是廈門史上投資最大的單體高科技制造項目,預計2022年投產。
投資12億元的宸美科技SNW導電膜生產項目,目標是建成觸控顯示器、觸控系統、觸控技術應用軟件研發生產平臺,目前項目還在實施中。
總投資21億元的日本電氣硝子玻璃(廈門)公司液晶玻璃基板三期項目,通過引進具備生產10.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以及下一代顯示器用的LTPS和OLED玻璃基板能力的設備,生產8.5代及以上的液晶玻璃基板和下一代顯示器用玻璃基板。目前正進行廠房主體建設。
通過對接引進華星Micro-LED顯示技術研究院、臺灣安德森Mini-LED背光顯示等新型顯示項目,重點攻克Mini/Micro-LED顯示工程化制造的關鍵技術,提前布局搶占未來顯示產業制高點。
當然,項目的成功引進和發展,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在企業融資和產融合作方面,廈門制定了涵蓋集成電路、軟件信息、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的產業政策和技改獎補政策。2020年共兌現產業扶持資金2.4億元,兌現技改補助、技改獎勵資金4.2億元。設立首期規模30億元的技改服務基金,通過基金投貸和貼息支持,幫助企業技改和增資擴產項目實現低成本融資,助力企業加快技改項目建設。另外,全市共有22只電子信息領域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設立市級融資風險補償金,定期舉辦產融對接會,多渠道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在強化人才保障方面,廈門出臺了一系列引才留才政策,涉及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個稅獎勵等,支持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培養,持續為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值得一提的是,在強化企業服務方面,廈門還建立了企業掛鉤聯系制度,規上企業、“三高”企業均有1名市、市直部門、區三級領導掛鉤聯系,定期走訪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幫助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突破瓶頸邁向高端,強鏈補鏈駛入快車道
當前,廈門光電顯示產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面臨新的需求。一方面,隨著區域競爭加劇,廈門需要鞏固保持現有優勢;另一方面,隨著顯示技術迅猛發展和場景需求不斷變化,廈門亟待突破新型顯示核心技術,培養新優勢。強鏈補鏈成為了重要手段。
所謂“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讓長板變得越來越長,增強發展主動權。李建明告訴記者,廈門將通過創新引領保持產業活力,推動現有項目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產能,爭取引進大尺寸面板企業及相關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鞏固產業鏈已有優勢。此外,廈門光電顯示產業鏈將爭取引進消費類電子產品制造商,拓展本地市場需求能力,以下游需求帶動上游創新。
所謂“補鏈”,就是補齊短板和弱項,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具體而言,廈門將在產業鏈向上游進一步延伸和攻克核心技術上做文章。一方面,加快培育上游光學膜、偏光片等關鍵環節,積極發展高分辨率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吸引新一代觸控IC項目。積極對接日本、韓國目標廠商,大力發展與新型顯示屏制造配套的核心材料和關鍵元組件,加速構建廈門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生態圈。另一方面,強化前沿技術研究,加力攻克Mini-LED、Micro-LED等新型顯示和光電顯示膜材料等關鍵技術;加快3D顯示、激光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研發布局,整合行業優勢創新資源,促進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此外,廈門還將以整機龍頭產品需求為核心,聯動平板顯示、集成電路、軟件信息等產業龍頭企業,形成互為依存、融合發展格局,助力平板顯示產業整合升級。
“下一步,廈門光電顯示產業將以AMOLED、Mini/Micro LED等新型顯示技術為主,持續加強現有企業技術升級和增資擴產。爭取在LTPS TFT-LCD面板、AMOLED、Mini/Micro LED、柔性屏、觸摸屏等領域形成一批國際一流的拳頭產品,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李建明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