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各地玻璃棧道、玻璃吊橋等玻璃類觀景項目層出不窮,獨特的高空體驗吸引了大批游客觀光打卡,然而,跟風造景的同時,安全事故也頻頻發生,“網紅”玻璃棧道讓人走得“步步驚心”。

就在不久前(5月7日),吉林延邊琵巖山風景區內的高空玻璃棧道就突發一起險情:通過畫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棧道上一部分玻璃直立起來,斜靠在護欄上。還有一部分玻璃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空空的棧道鋼架網格。更加驚心動魄的是,當時棧道上還有一個人,蹲在地上,雙手緊緊抱住欄桿,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所幸其后他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下,自行爬回安全地帶,成功脫困。
那么,類似的玻璃景觀為何受到追捧,又該如何保障高空之上的安全呢?

眼前的這座玻璃棧道位于上海世茂精靈之城主題樂園,一經開放就成為上海出游的網紅打卡地。棧道依山而建,懸空于深坑之上,總長近百米,游客走在玻璃棧道上,仿佛漫步在潭水與懸崖之間。
游客:相對我們來說最近的一個玻璃棧道了,最近挺火的,那種又刺激又想往下看的感覺還是挺好的。現在各地蠻多這種的,多走走看看風景也蠻好的,就是安全隱患這些還是要多重視。

?
上海佘山深坑秘境樂園總經理樓旋:大家站在那個玻璃棧道上,也能夠看到我們世界十大建筑奇跡深坑酒店,我們從開業到現在,玻璃棧道接待的游客已經超過100萬了。
上海佘山深坑秘境樂園總經理樓旋:大家站在那個玻璃棧道上,也能夠看到我們世界十大建筑奇跡深坑酒店,我們從開業到現在,玻璃棧道接待的游客已經超過100萬了。
近幾年,興建玻璃棧道成為各地景區的一大風潮,從2018年開始,每年新增的玻璃棧道數量都在上百條。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的玻璃棧道、吊橋、觀景平臺的數量已經超過2000個。
?記者金荷淼:我所在的這樣一座玻璃吊橋同樣也是建造于2018年,整個橋面可以同時容納數百人,從這里看下去,橋面距離谷底的高度是有300米左右。

?
負責人告訴記者,玻璃吊橋、玻璃棧道這類景觀的建造成本一般都在數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建造完成后需要請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安全檢測,還會定期接受當地的質檢部門的巡檢。同時也需要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在玻璃景觀入口處張貼相關的安全提示。
負責人告訴記者,玻璃吊橋、玻璃棧道這類景觀的建造成本一般都在數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建造完成后需要請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安全檢測,還會定期接受當地的質檢部門的巡檢。同時也需要制定各類應急預案,在玻璃景觀入口處張貼相關的安全提示。
?河南洛陽木札嶺景區負責人姚文東:大風天氣我們是禁止游客上橋的,因為大風天氣時,這個橋是有一定的擺幅。雨雪天氣時,我們掃雪除雨之后,防滑工作做到位之后,才讓游客上橋。
提到玻璃,大家可能會聯想到易碎、危險這樣的關鍵詞,如今,遍地開花的玻璃景觀,帶來了驚險刺激的同時,也對玻璃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玻璃景觀的“玻璃心”呢?

記者金荷淼:這里是位于河南洛陽的一處特種玻璃生產制造工廠,在我身邊的這臺設備里,三層鋼化玻璃剛剛完成了預壓,稍后還需要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進行十多個小時的加工,完成之后就會形成一種三合一的夾膠鋼化玻璃,它能夠承載的最大重量也在兩噸以上。
負責特種玻璃生產的潘廠長第一次接到玻璃棧道類型的訂單還是在2016年,那時候行業還沒有成熟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工廠的技術人員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實驗。

?
潘廠長告訴記者,鋼化玻璃也被叫做安全玻璃,強度大約是普通玻璃的5倍,如果發生破碎,不會變成鋒利的碎片,而是形成玻璃顆粒,減少可能的傷害。
潘廠長告訴記者,鋼化玻璃也被叫做安全玻璃,強度大約是普通玻璃的5倍,如果發生破碎,不會變成鋒利的碎片,而是形成玻璃顆粒,減少可能的傷害。
目前這家工廠已經為300多個景區提供玻璃,疊加更換需求,今年以來相關訂單還在穩步增長。
河南洛陽某特種玻璃生產企業銷售部經理范自格:現在業務范圍也擴展到水滑,棧道、平臺、“天空之鏡”之類,近兩年的訂單量看起來是比較平穩的,現在偏向于“天空之鏡”,還有玻璃水滑、平臺比較多,像橋面這種現在已經基本上飽和了。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6年,張家界修建了全國第一個玻璃棧道之后,短短幾年時間,玻璃類景觀項目已經遍地開花,類似設施在全國已超千余家,甚至成了許多自然風景為主的景區的“標配”。與此同時,相關配套管理措施和行業國家標準也引起了各方重視。
作為上海的地標性建筑,東方明珠塔身259米處也有一條全透明的懸空觀光廊,于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上海最早建立的玻璃走廊之一。負責觀光廊設計的江歡成院士告訴記者,在建造之初,玻璃景觀方面還沒有成熟的行業規范。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在沒有規范的情況下,我們得加大它的安全度,每一塊板都進行試驗,都是用3倍到4倍的荷載。
東方明珠的觀光廊由24個“扇型”單元組成,形成“花瓣”型平面,地面采用的同樣是三層鋼化夾膠玻璃,表面貼上一層玻璃膜,每三個月更換一次,確保玻璃完好不磨損。

對不少游客而言,玻璃走廊的形式的確能夠帶來不同尋常的游覽體驗,也有不少游客認為,沒有必要跟風造景,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合理評估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游客:因為如果不是做這種透明式的話,我們感覺不了高度的那種震撼。國內這種玻璃棧道,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審批監控,對環境的傷害要好好評估一下,損害越小越好。

?今年4月1日,國家標準的《懸空地板、踏步、步道及棧道玻璃》正式實施,對這種類型的玻璃做出具體的規定,各地也陸續出臺相關的管理辦法。專家表示,近兩年各地玻璃景觀層出不窮,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歡成:我覺得要給以后做玻璃廊的人提出一個忠告,對于每一塊玻璃,每一個構件都要進行單獨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