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億富豪曹德旺收購雙遼、通遼時,兩個工廠負債3個億,倉庫中存放的20萬噸汽車玻璃,1200元的市場價都銷售不出去。兩個工廠的高管愁眉苦臉,可曹德旺卻很興奮。他組織了一場東北片區的會議,3天內,以1400元的價格賣空2萬噸。
曹德旺以1億的價格收購了雙遼,以3億的價格收購了通遼。兩個工廠都瀕臨破產在即,尤其是收購通遼時,是通遼市的市長莫建成親自接見了曹德旺,誠懇希望他可以收購通玻廠,曹德旺考慮再三,以3億元拿下了通玻廠。
很多人不解,通玻廠房破舊不堪,1億的價格都不能收購。尤其是收購雙遼、通遼后面臨著玻璃滯銷的問題,兩個廠房的20萬噸玻璃,1200元上門推銷都賣不出去。這可愁壞了兩個廠房的管理,他們趕緊給曹德旺發了一份緊急電報。
兩天后,曹德旺電話周杰(管理者)說:“如果我們召開東北片區玻璃經銷商的會議,可以請到人嗎?”
“可以。”
會議前,曹德旺特意去雙遼廠看了下玻璃的存放問題,經過查看,曹德旺發現玻璃很好,再存放一兩年都沒有問題,他頓時胸有成竹,走到會議室就直奔講臺,向臺下的經銷商自報家門。
“早上好!我叫曹德旺,來自福建......"
曹德旺做了自我介紹后,直奔主題:“一般開會,都有發紀念品,我沒有另備,但你們趕來開會,我也應該給你們一點手信讓你們帶走,我開出兩萬噸的玻璃來賣。”
“不對,您有20萬噸玻璃不賣算什么?”會場上一片嚷嚷。
“對不起,今天不賣給你們那么多,剩下的玻璃我要漲價,今天這里限量兩萬噸,一噸1400元。”
聽到這里有經銷商罵罵咧咧陸續離場,只有幾個經銷商愿意配合曹德旺。離開的經銷商去了沈陽訂貨,結果發現價格在1300元,關鍵還是沒貨。
就這樣,三天內,兩萬噸玻璃以1400元的價格全部賣完了,其他庫存的玻璃最高也賣到了1950元,雙遼、通遼兩個企業一舉扭虧,不僅賺得缽滿盆滿,更是在整個東北站穩了腳跟。
為此管理層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1200元上門賣都沒人要,這曹德旺一宣布1400元就能賣出去?
曹德旺毫不避諱地說:“所以你們當不了老板......”
針對這個問題,曹德旺從收購雙遼、通遼的初衷,以及如何經營兩個工廠給管理層們做了一一說明。至于為什么曹德旺可以以高出市場的價格賣空兩萬噸玻璃,在我看來不乏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收購雙遼、通遼前對工廠進行了整體評估。
曹德旺說,做企業就像是看病,望聞問切不行就開單子讓病人去抽血化驗、拍X光、做CT等。曹德旺對兩個工廠做了深入的了解,他發現兩個廠子并不是產能過剩問題,而是他們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
只要收購后,有了庫存就有了話語權。這也是曹德旺自信地開出1400元單價的原因。
第二,抓住經銷商的心理,與經銷商死扛
“20萬噸的玻璃會不會發霉?”大部分經銷商認為玻璃存放長會發霉,他們等著兩個廠房低價銷售,可是曹德旺卻義正言辭地說,我做汽車玻璃一年也賺幾億元,這條線的虧本我算過,不過虧幾千萬上億錢,我虧得起,我就是關掉工廠,我也不會虧損賣給你們一片玻璃。
曹德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暗示經銷商不要想著投機倒把,等著降價。
第三,做好市場工作
有些經銷商聽完價格后,心想,別以為就你賣玻璃,他們陸續到別的地區去采購,結果發現,價格不低,還沒貨。他們不得不以1400元的價格采購。
其實曹德旺是做了市場工作的,他在入冬就策劃將冬季市場讓給他們,因為他們缺錢,他們在冬季做了大量的拋貨,那么入春的需求旺季,他們卻空了倉,這時,曹德旺就可以順勢而入了。
在他的自傳《心若菩提》中寫到,窮要窮的請、富要富的明,這是他一生的信條與座右銘。
但剛直的曹德旺還有一點另類,及時有幾個不做,第一,不做金融;第二,不做房地產。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玻璃上,他的理念就是實業才可以救國,他就只有這一個理念,也把這個理念做到了極致。
因為堅持這一點,他對提倡虛擬經濟、互聯網經濟的人,也是經常怒斥,不建立在實業基礎上的任何創新,其實都是空中樓閣。
芯片被美國卡脖子后,今年他宣布捐款100億,成立一所科技大學,成立后移交有關部門,就是希望能為理工學科的發展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
而在最新一期的慈善榜上,曹德旺以捐款超過200億再次位居榜首,他不是中國首富,卻是中國首善,把大部分財產都用來做慈善,在他身上很多人看到了中國傳統企業家的情懷與擔當。
如今,曹德旺已經成為一個傳奇,但回顧他70多年的人生,少年輟學、白手起家,吃過很多人沒吃過的苦。為了賺錢,他做過小販,走街串巷,但最后甚至因為窮被村民趕了出來。30多歲才開始有一點起色,卻又因為剛直得罪了很多人。
誰也不知道,一路走來他到底吃了多少苦。而這些吃的苦、做出的選擇、從中的感悟,他都記錄在自傳《心若菩提》中,從窮苦的少年開始,到白手起家創立福耀玻璃,再到今天福耀成為讓人驕傲的民族品牌,其中每一個節點,曹德旺在回憶中,都有很多話要說給年輕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