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受大風天氣影響,吉林省延邊州龍井市琵巖山風景區內的高空玻璃棧道突發險情,棧道上的玻璃發生掉落,一度有人員被困。當地消防人員緊急趕赴現場救援。最終,被困人員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下,自行爬回安全地帶,成功脫困。對此,網友表示看到圖片就已經心有余悸。(5月9日澎湃新聞)
玻璃橋棧道被強風吹破,橋上人員在工作人員指揮下,自行爬回。發生在吉林省延邊州的這樣一起突發事件,讓人覺得駭人聽聞。只能說,這位游客實在是太不幸遭遇了強風和不那么堅強的玻璃棧道,但又太幸運爬回去。在這個事件背后,卻讓人看到了玻璃棧道監管的“玻璃心”。于法無據,監管失范,游客或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膽大能夠爬回去。
突發大風,確實有些意外,但是,依照現在的天氣預報水平,也能夠預測幾天內天氣情況,包括是否有強風等情況。5月7日前后,天氣預報確實預報過相應地方存在強風,但是,從景區還講,卻未能放在心上,或者心存僥幸心理,認為大風不會對玻璃棧道構成破壞,而繼續放任玻璃棧道繼續對外營業接待游客,直至玻璃棧道破損游客爬回去為止。
如果說,發生強風破壞玻璃棧道是“不期而至”的,那么,面對突發情況,景區工作人員,應該快速介入到化解危險中,而不僅僅是指揮被困人員自行爬回去,因為,在這一突發事件中,被困游客沒有處理這一類似事件的經驗,一旦發生意外,游客生命將會受到極大威脅甚至殞命。這不僅會給景區帶來巨大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對游客人身安全的現實威脅,對玻璃棧道等特殊設備監管失范。
此次玻璃棧道事故,雖然未對游客造成嚴重影響,但暴露出景區對玻璃棧道使用缺乏嚴格的管理,監管部門也存在著玻璃棧道建設步子大、監管部門步子小的差距。吉林一案,并非個案。2017年至2019年,湖北木蘭勝天景區、湖北英山龍潭河谷滑道、廣西平南縣佛子旅游風景區等多地,先后多次發生事故致使游客傷亡,教訓是深刻慘痛的,但能夠從根本上加以重視,從制度上、監管上加強規范的,卻仍然沒有根本上改變。
數據顯示,從2016年湖南張家界修建了全國第一個玻璃棧道,之后,全國引進玻璃橋的景區3年內就增加了數百家。但由于安全事故頻發,個別省份已經全部叫停了省內全部玻璃橋類項目。叫停玻璃橋項目,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事故安全隱患,而把隱患埋下去卻未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才是玻璃棧道等項目最為致命的問題。
加強玻璃棧道的監管,而不是做事后諸葛亮,不能寄希望于游客能夠僥幸自行爬回去那僅有的幸運。玻璃棧道項目刺激,有游客流量和經濟利益,但從企業管理和部門監管上,不能有一顆“玻璃心”,否則,不僅游客隨時可能命懸一線,企業發展和玻璃棧道等項目也命運危矣。屆時,再追究某個人或某個單位的責任,也于事無補。(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