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的,不是一塊簡單的玻璃!”近日,中建材(內江)玻璃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波自豪地說,2012年6月該公司成立,在資中落地。8年多來,公司不僅產品年產量翻了10倍,而且由最初的鍍膜玻璃做到如今形成鍍膜、加工、制作、安裝的深加工產業鏈條。
成為工業園區里第一家企業
中建材(內江)玻璃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強、中央企業——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內江市國資委所屬內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中建材(內江)玻璃高新技術有限公司位于資中縣鳳凰嶺片區工業園內。日前,記者走進公司大門,生機勃勃的綠植、寬敞的道路、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廠房映入眼簾。廠房內,工人們穿著工作服,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切片、磨邊、鋼化、中空、包裝……玻璃在工人和機器的共同打造下“華麗變身”。
“2012年,公司剛剛落地資中時,這一片還是農田,公司是工業園區里的第一家企業。”王波回憶,2012年,通過內江市政府招商引資,中建材(內江)玻璃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在資中落地。
王波笑著說:“當時這里還沒有修建市政道路,只有泥巴路,我們每天上下班都是‘踏著泥土而來,踩著泥土而歸’。”雖然條件艱苦,但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上下發展的決心很大。
2013年,公司投入1.9億元用于一期廠房建設;2014年,一期工程試投產,“大面積多功能鍍膜玻璃及相關產品示范生產線”正式面世。當時,公司可同時生產LOW-E玻璃、熱膜襯板和減反射(AR)玻璃,形成年產300萬平方米LOW-E玻璃、115萬平方米熱膜襯板的能力。
研判市場發展玻璃深加工
日新月異、優勝劣汰,這是市場帶給所有企業的挑戰。如何在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保持企業優勢、站穩腳跟、擴大知名度?中建材(內江)玻璃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真思考。
“2015年,通過對市場進行研判,我們提出了玻璃深加工的想法。只有不斷提升、延伸產業鏈,我們才能更好地立足市場。”王波說。
2015年12月,公司投入3000萬元,實施“鍍膜產品深加工”項目,即修建深加工廠房及配套的切割、磨邊、鋼化、中空和夾膠生產線。產品一投入市場,就得到認可,供不應求。
2017年5月,公司又投入3000萬元,在一、二期工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擴大玻璃深加工產能,新建廠房一棟,并購置相應的設備。

三期工程廠房內部
通過3年時間的升級改造,2018年4月,中建材(內江)玻璃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形成年產LOW-E鋼化中空玻璃80萬平方米、鋼化玻璃10萬平方米、防火玻璃3萬平方米、易潔玻璃5萬平方米、噴砂玻璃2萬平方米、塑鋼門窗10萬平方米、鋁合金門窗10萬平方米和幕墻10萬平方米的能力。
“玻璃+”模式正式在公司落地落實。
產品銷售半徑擴大至1000公里
“作為央企的下屬企業,我們的產品能力現在邁入央企玻璃深加工行業第一方陣。”王波介紹,在投入二期、三期工程的同時,公司進行了技術、產品研發,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目前,公司形成了從鍍膜玻璃和深加工玻璃到門窗幕墻工程的全產業鏈,業務領域有鋼化玻璃、夾膠玻璃、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彩釉玻璃等節能玻璃;工程方面,有建筑幕墻工程、建筑門窗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等建筑裝飾裝修工程……
在二期廠房,王波指著一塊剛剛制作完成的中空玻璃向記者介紹:“就拿中空玻璃來說,它兼具良好的隔熱、隔音、美觀功能,是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的新型建筑材料。不僅如此,中空玻璃還具有節能、安全、防霧等作用,廣泛用于建筑外墻、門窗、火車、輪船、電器產品等。”
如今,產品豐富,產業鏈延伸,公司的知名度進一步提高。
“剛進入市場時,都是我們上門推銷產品;現在,都是客戶主動找上門。”王波笑著說,隨著全產業鏈的覆蓋,公司成為域內頗有知名度的綜合型建材企業。目前,公司的產品銷售半徑擴大至1000公里。在西南地區,參與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重慶理想大廈、西永SOHO大廈、云南文山州和諧世界城、都江堰萬達文旅城等知名項目。
“我們目前乃至今后的銷售網絡是立足內江、輻射西南、走向全國。”王波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