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使用的瓶瓶罐罐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和群眾代表共同走進了山東宏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共話環境變化戰果 共享優質生態環境”活動博山區第二站開始了。

進入車間內,我們就被一只只機械手給吸引住了,高溫的玻璃池爐旁邊,機械化替代了人工作業,安全、高效且精準。

據悉,山東宏達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家居玻璃制品制造為主的企業,企業始終將環保生產作為推動技術水平提升、管理工作增效的動力。近年來,企業生產規模不斷在擴大的同時,更是加大了企業環保治理的投入,自2016年以來,企業僅環保設備投入以達到1500萬元,在全區同行業中率先完成脫硫、脫硝治理設施建設并投入使用。

在企業整潔的展廳中,一個個精美的玻璃器皿又讓我們愛不釋手。企業生產負責人給我們介紹道:企業原來的玻璃生產線,都是使用煤炭等對大氣污染較嚴重的燃料,隨著企業治理提升改造,環保力度不斷加碼,新上節能減排環保裝置與改用更加清潔的能源。2018年,企業投資3000萬元,拆除原煤氣發生爐及46m2玻璃池爐,改擴建為66m2玻璃池爐,燃料改為使用天然氣,實現了“煤轉氣”的改造,進一步減少熔化過程所產生的燃燒廢氣。企業負責人表示,推進更高環保標準的實施,即提高了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有利于玻璃行業的優化升級,也進一步減少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體現了企業落實污染防治的責任和擔當,同時順應人民群眾對空氣質量改善的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