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福耀集團通遼有限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經營,緊盯全年降本增效任務不放松,從“小”處著眼,深挖內潛增效益,實現生產銷售平穩運行。
在福耀玻璃生產車間,兩條年產30萬噸1.4毫米至6毫米汽車用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正滿負荷生產,這批經過86道工藝的錘煉浮法綠玻,待檢查合格后直接發往廣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該公司不僅沒停產,而且實現滿負荷生產,這得益于公司的34項降成本措施。
該公司人事部經理王春雷告訴記者:“企業苦練內功,加強管理,出臺了34項降成本措施,涵蓋了質量、技術、物流、管理等方面。從數據分析看,1——7月份效益很可觀,成本的下降,對企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福耀集團通遼有限公司屬于連續性生產企業,一旦停產,公司的損失將達數億元以上。“噸噸成品皆為利潤,點點滴滴均是成本”的降本增效觀念深植于福耀人的心中。公司通過對成本利潤、降本增效、對標升級、能源費用、人工成本等各項工作進行分析,執行每批次成本核算,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同時制定落實攻關改進措施,限期解決存在問題,將生產任務及降本考核指標層層分解到生產車間,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的工作氛圍。
王春雷說:“每年我們都會制定降成本措施,根據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相應制定一些改善方案。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展開,從6月份開始,我們的銷量就上來了,一個月能達到2.5萬噸,比疫情期間有了顯著提升。”
面對疫情期間企業運行“大考”,開發區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積極為企業協調解決生產、經營、物流運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當好企業的“娘家人”,以實際行動助力企業實現平穩運行。高效精準的服務,保障了福耀集團通遼有限公司批量訂單如期完成,將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今年1——8月份,該公司共完成玻璃產量19.21萬噸,同比增長3.7%。